![]()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重新發現自我》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3 ![]() |
|||||
《重新發現自我》讀后感1000字克里斯多福·孟老師在《重新發現自我:一位心靈導師的課堂筆記》中批判了“個人全責論”,主要觀點是,每個人會產生什么想法,都不是自我能決定的,而是大我預先放好在腦子里的。 《零極限》《終極自由之路》等書中卻反復強調:“要對你的世界負起全責”。 書籍同書籍之間看似的相互矛盾,產生令人困惑的說辭,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每本書不加思考就去吸收、偏信,那么不如無書。首先是《重新發現自我》批判“個人全責論”,是站在二元性的立場上的,是否認自我承認大我的;其次《零極限》等書同樣否認自我,講求放手、讓大我接手,而你就是你的大我,因此,也的確是你(而非人格面具的部分)在接手并負起全責。 他們在說同一件事,同一個語境,同一個意思。就像鐘南山先生希冀“年輕人學會不知足”,我的第一反應是“充滿欲望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真正滿足過”,但是隨即一想,我們在很多方面是止步不前的,譬如求知。那么,不滿足是這個階段必需的。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提到的【收回力量】,也需要牽涉到個人全責論的思考。這并非是自我的把戲。拿我個人經歷過的暴食癥、拖延癥來說,由于一些非常愚蠢的原因,我放任自己去體驗失控的感覺,讓自己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被鎖在自己的小牢房里。 如果你說,壓根就沒有什么暴食癥,我們只是貪吃了一點,屁大點事放大,只要不再想吃就可以了。你是對的。如果你說,拖延癥壓根就沒有什么可怕的,只不過是想做的意愿不強烈,去做就是了。你也是對的。 大學的時候我唯一一次向我媽傾訴自己想吃到想瘋了,我媽媽卻對我說,想吃的時候就喝水,這讓我感到悲傷至極——自己的難題被別人傲慢地否認。后來我再也沒有跟她提過。但現在我卻知道,她是對的。 為什么我要放自己在暴食癥呢?這是有好處的: ①把自己的主動權(力量)隱藏起來,扮演受害者。 ②逃避“好吃懶做”的自責——“病癥是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的。” ③獲得對難題的主動認識。完整體驗并從中解脫,我便能教會他人解脫。 基于以上的幾點或更多原因,我把自己的力量隱藏起來,專心地扮演受害者,這確然是有表演成分的,但是卻不是為了對任何人賣慘,而是用于自欺欺人、體驗無助。 因此,無論我用或不用《你值得》里教導的流程法門,當我決定不再繼續體驗,暴食癥、拖延癥、游戲癮、病痛……在一瞬間蕩然無存。而這恰恰是我自己主動選擇、創造、體驗的證明。個人全責論是否是真的,不能光看書。丟掉書自己試一次,你自己自然就有答案了。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