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小說鑒賞》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3 ![]() |
|||||
《小說鑒賞》讀后感1000字忘了怎么發掘這本書的,依稀記得阿城介紹說他當年寫小說就看過這本書,大概能了解好的小說是什么樣子。這本書我花了半年時間讀了三分之二,讀的很慢,一是里面的小說很多經典或者古早,消化起來并不容易;二是小說后面的思考題總是讓我丈二摸不著頭腦,這些思考題是沒有答案的;三是翻譯雖然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了,但那股腔調畢竟是二手的,也不想費更多的功夫直接讀英文。 看到這個階段,正好到達新小說章節之前,是奧康納的《好人難尋》。我覺得這篇小說異常的流暢生動,但是情節卻毛骨悚然。他們聊那些上帝、耶穌、好人,我都一眼滑過去,教人行善的說教吧。文中的“老奶奶”看起來是個開朗嘮叨的好人,無非是被家里人不尊重,變得有些狡黠,在事情上說了謊;那位“不合時宜的人”看起來幼年時遭到了命運的不公,成為了一個失去信仰的壞人。但是壞人形容“老奶奶”的話語很奇怪:“這位話多的女士需要每分鐘被人用手槍掃射,才能成為一位好人。”再看到思考題里:“這位老奶奶是好人嗎?她是否是自私的?她的性格對主題有什么影響?” 我是懵圈的,這位老奶奶是壞人嗎?她也說不出干了什么壞事,就是撒了些小謊去實現她自己的目的。另外,她可能有些愚蠢,告訴“不合時宜的人”她認識他。最后全家人由于她的一系列操作被殺害了,但是她在主觀上并沒有想傷害誰。“老奶奶”在一路上都在嘮叨"好人難尋",難道最后她也不是好人?如果這是作者想表達的,那么我和她的理解真是南轅北轍。 小說不是一道數學題,沒有一定的答案給到讀者,但是奧康納是想表達一些東西的,她對于惡的理解比我要更廣泛,對信仰的缺失更加敏感。雖然劉備留給中國人一句老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但是中國人普遍變通靈活,在小是小非的問題上模糊處理,像太級八卦一樣混沌。 這樣寓言式的小說可能很難為我所深刻理解,因為奧康納生活在1960年以前的美國南部,宗教氛圍濃厚,并且她自己25歲就得了絕癥,不到40歲就死了。她寫的小說背后的宗教氛圍和基督教文化,是我難以體會的。我需要有一個她的語境才能去知道她想告訴我們什么。 這篇小說我連續讀了兩三遍,非常流暢,人物刻畫生動,前后呼應,但是讀到最后我還是仿佛在隔著面紗在品嘗食物,有些東西我就是嚼不動。再聯想到,中國現在還有多少人閱讀莎士比亞呢?陀思妥耶夫斯基呢?我自己已經讀不動了。可能完整讀過四大名著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少了。 曾經有一句話,我忘了是誰說的了,似乎是“出版20年以內的小說是不值得讀的”。這句話我曾經非常認同,也身體力行。因為不能夠連續再版的小說一定是凡品,難有過人之處,人生那么短,何不多讀經典。可是,經典是不好讀的,尤其是主題先行的小說。小說的主題是永恒的,但是不同的文化語境下,不同的時代中,表現手法和人們關心的重點卻不一樣。在沒有那個文化或者那個時代的語境下,一般的讀者很難抓取作者真正想表達的主題。 所以我在想,“出版20年以內的小說是不值得讀的”可能是錯誤的。當代的讀者需要當代的小說和小說家用當代的語言以及同一個文化體系的語言去闡述故事生發主題,這個是必然的需求。說到這里,我有些釋然。歷史上的名家總會湮沒的,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和榜樣,但離普羅大眾越來越遠。當代的小說家無需背上包袱和歷史上的名家去比較,只需要把當代的本土的社會、生活以及人們的困惑展現出來,這就是當代小說家的價值。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