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十年財務自由》讀后感500字!
也許人到中年,同齡人危機感漸漸變強,近幾年財務自由的話題到處都能聽到,定投的理念也圍著這個話題會出現很多次,但到底為什么?怎么做?買多少?什么時候賣?有時是短短幾句話,有時是其中的幾個組合,全部詳細介紹的很少,所以定投這件事雖然開始了兩年,但是由于沒有什么深刻的認識,不僅每月的定投金額在月收入中的占比少的可憐,并且由于對定投認識不足,貿易戰時還賣了很大一部分。
定投簡單來說就是“定期投入”,把資金在固定的時間投入到某個品種。通過定投可以一、強制我們消費,克服窮人思維,即不耐和懶惰。二、保值增值,化解人力資產的風險。
今天聽了一下銀行螺絲釘講解臺灣小夫妻通過十年定投實現周游世界夢想的音頻,又糾正了我最近的一個不好的事情,就是天天看估值,看曲線。總想在最低點的時候買入,所以很多時候委托了卻沒成功。既然定投就是要像還房貸一樣的去定投,到時間點就把錢投進去,不去預測市場,這樣也不會因為錯失機會而苦惱,也不會因為提前買入而后悔,不關注曲線走勢,定投基金就是定投國運,現在這么想想也沒什么好預測的了。
未來的日子里,根據做好的家庭規劃,開源節流,可選的消費降級,必需的消費走量,減少不必要的開銷,聚焦主業,學會將事情排優先級,并且要善于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