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弗的動與靜》讀后感500字!
前不久讀了特朗斯特羅默詩選,現今加上博納富瓦早年詩集,我便將兩本書的書評推到一塊寫了。
在這之前讀過北島和多多的詩,知道北島推崇特爺,多多推崇博爺。我沒想到的是,兩位中國詩人直接沿襲特爺和博爺的風格。甚至在讀博爺的《刻字的石頭》和《在門檻的圈套中》兩個集子時,我一度在想象,如果把多多的和博納富瓦的詩句混在一塊,而不添作者名,我可能認不出其中誰寫的哪一句。
多多的詩歌語言是在博納富瓦基礎上筑造的,把更多意象帶入自己的詩里,相對博爺,少了幾分清澈,多了幾分詞語間的張力。而多多把這種語言帶入本土寫作,除了同樣書寫博納富瓦喜歡的元詩和存在主義,還有愛情、歷史、現實批判、倫理。
特朗斯特羅默在一生的幾個寫作階段中風格變化較大,北島靠近的是他中期詩作,讓精準對接現實的意象之外的詞語趨于簡潔,達到厚實的表現效果。但不同于特朗斯特羅默對待歷史和政治的溫和態度,北島在盡量多地將本土化語言帶入現實批判和歷史反思,于是便有了“冷抒情”。
無論如何,北島和多多算是中國當代抒情詩的先驅。聲音總是會有個源頭,就像博納富瓦繼承蘭波和瓦雷里,特朗斯特羅默繼承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瑞典詩人,又一樣從超現實主義走出,到一個更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