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貓城記》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7 ![]() |
|||||
《貓城記》讀后感1500字“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他悲不悲觀”。 故事不長,是半個上午就可以看完的程度;但是故事背后的信息和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細品。 這部作品讓我感到最為驚艷的不是“我”對貓國社會種種弊病的觀察和剖析有多么犀利,反倒是文字中濃烈的代入感:主人公墜機后話劇式的獨白、對火星自然環境不厭其煩的描寫,來到大蝎的迷林之前,整體的敘事節奏都是比較慢的,我想其目的就是讓讀者們跟“我”一樣,慢慢地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而在那之后,敘事的節奏就像載著“我”駛在那渾膩蒸熱的河上的小船,越行越快:在撲面而來的信息中,讀來讓人切身感受到貓國社會中的種種精神錯亂,以及這個文明和火星天氣一樣陰郁沉悶的未來。 另一個很值得玩味的點是這部作品中的隱喻。很多分析都認為這部作品旨在揭露并諷刺1932之際中國人民的劣根性;老舍自己本人則有著這么幾種說法: …二姐嫌它太悲觀,我告訴她,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管它悲觀不悲觀。(自序) 而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一文中,他又如是寫道: 自然,我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不高明的東西也有些外來的原因。頭一個就是對國事的失望,軍事與外交種種的失敗,使一個有些感情而沒有多大見解的人,象我,容易由憤恨而失望。 我個人的解讀為,當時的種種荒唐的確促使老舍寫下了這部作品,老舍想要抨擊對象其實并非是當時中國社會和中國人,而是造成這些荒唐的罪魁禍首——視金錢為“國魂”、輕視教育而且放任民智退化、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而不擇手段、所謂“革命人士”舉著各種主義的大旗搗亂或是為自己牟利——不得不說,這些都是“打不死的小強”,是從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圍內一直得不到解決的永恒問題,如今我們作為“現代人”去看當時的那個時代,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于是在“我怎樣寫《貓城記》”中,老舍接著寫道: 失望之后,這樣的人想規勸,而規勸總是婦人之仁的。一個完全沒有思想的人,能在糞堆上找到糧食;一個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將就這堆糞。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想維持這堆糞而去勸告蒼蠅:“這兒不衛生!”我吃了虧,因為任著外來的刺激去支配我的“心”,而一時忘了我還有塊“腦子”。我居然去勸告蒼蠅了! 其實時至今日,這部作品的最大意義不是幫助我們去看"貓國"社會甚至舊中國社會中的種種怪相,而是為我們的現代社會敲響警鐘:不要讓低端無腦的娛樂成為現代的“迷葉”、不要讓熱血的青少年長大成為向社會現實俯首稱臣的“大蝎”、不要讓改變現狀的美好愿景成為追隨“馬祖大仙”的青年們沒頭沒尾的鬧劇…… 有意思的是,老舍自己認為《貓城記》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因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我有塊多么平凡的腦子”;對于書中許多過于露骨的諷刺,老舍本人也認為使本書缺乏藝術價值。這里我想引用一下烏拉圭學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一句話: (政治和藝術)這兩者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和地域范圍內盡可能地表現自己。政治是種語言,藝術也是種語言…人的正義感和美感像雙胞姐妹一樣密不可分…將政治與美割裂開來的世界,也正是那個封鎖了邊界的世界。 這部由“平凡”腦子產生的作品的不平凡之處可能就在于它用藝術將政治現實模糊化,使得其刺眼,但又不至于過于沉重而讓讀者無法接受。 最后再將書翻到頭看“我”被貓人捆起來的那段,這部完成并出版于1932年的作品忽然有了一種神奇的“穿越”感:不知老舍在五十多年前的那場浩劫中受盡屈辱時,有沒有想起那些“不光明的把人捉住”,且“總得給人家一種及殘酷的肉體上的虐待”的貓人們?倒不如說,正是因為這故事發生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背后針對的不是那個那個時代的中國,故事中的批評和警訊才有了一種跨越時間的魔力。 的確,人類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但是讀完再看一遍自序,“貓人是貓人,與我們不相干”的干脆反而讓這部作品夾帶幾分希望:歷史還在前進,我們也始終有著自我監督的責任和自我改正的機會。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