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邵姓的起源_邵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 ![]() |
|||||
邵姓的起源_邵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邵姓主要是以封地為姓氏,出自姬姓。據《通志·氏族略》載,周文王之子召公奭,封邑于召(今陜西省東岐山西南),稱為召公,后又封于燕國(今河北北部)。他派長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今陜西省長安縣)任太保。在整個周王朝時代,召公的子孫在周王室中地位一直十分顯赫。公元前222年,秦國滅掉了燕國,于是召公的后裔就以原封地“召”為姓。漢代以后,召姓后裔又把“召”改成“邵”,從此誕生了邵姓。 據有關史籍記載,燕國滅亡后,其王族子孫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區,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三國魏晉時,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陽、汝南一帶;唐宋時期,浙江、安徽、福建多有邵姓居住;明初,邵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安徽、浙江、山東等地;清朝開始,有邵姓遷至臺灣及海外地區。如今,邵姓主要分布在甘肅、江蘇、安徽等省。 邵雍:字堯夫,謚康節,范陽(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學家。精研周易,創立象數之學。著有《宋史》、《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 邵光祖:字弘道,河南人,元朝著名學者。好儒學,非圣賢之書不讀。吳中學者稱其為“五經師”。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他還長于經學,撰有《爾雅正義》,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他還曾參與纂修《繼三通》、《八旗通志》等書。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墓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西村的山坡上。墓地東臨伊水,西依紫荊山,南北長89米,東西寬48米,占地面積1764平方米。自宋代起,經明、清、民國時期多次修整,規模宏大。 邵雍墓呈圓錐狀,高2米,周長10.8米,沿墓家底部砌有高1米的八角形青磚護冢墻。墓冢墻南側平面上砌石碣一塊,上刻“新安伯”三字。石碣南為墓碑,上書“宋先儒康節邵夫子墓”。墓南建有石坊,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后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石坊由青石砌成,底柱四根,呈正方形,石坊檐下,掛有“安樂佳城”石廈額。 墓園中央有按堂三間,是1968年在原址上重建。最南端是山門,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乾隆六年重修。山門面南而開,青磚門墻兩邊均嵌有石刻對聯,上聯為“刪后無詩嘯月嘲風留去壤”,下聯是“畫前有易躡根探窟見先天”。山方有石刻匾額,上書“邵夫子墓”。在山門通往墓冢的神道兩側有石獅一對,威武莊嚴。1963年,被河南省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又進行了修葺并建圍墻。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