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千曲川風情:島崎藤村散文集》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2 ![]() |
|||||
《千曲川風情:島崎藤村散文集》讀后感1000字! “城市”在許多作家眼中都被當作是人為創造的產物,缺乏靈氣與自然力,有的人疲于從已創造好的事物中提取素材進行再創造,山間田園成了他們多年摸滾打爬后的向往,比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說出“許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卻不知道他們釣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魚”的生活哲學家梭羅,總愛在鄉下閑情漫步的德富蘆花與島崎藤村。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人眼所觀察到的事物大同小異,但每個人對事物的感知力與敏銳度是不一樣的,描寫城市最容易落于窠臼,城市是純粹的人為產物,鋼鐵森林從地上拔起的時候,“燈火通明”、“繁榮昌盛”、“車水馬龍”等等詞語它們就像超市促銷貨物時用明眼的黃色膠帶捆綁在“城市”身上的附屬品。這類詞語看多了,難免會審美疲勞,記錄城市發展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寫成了流水賬,要把城市寫活、寫新,可以從富有生命力的“人”入手。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中兩次。”那么這句話反過來講,也是同一個理兒,“河流不能承載同一個人兩次。”“河流”即“城市”,城市中的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家境殷實又玩世不恭的永井荷酷愛寫城市,手里持個蝙蝠傘,腳踏晴日木屐,“啪嗒啪嗒”,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一逛就是一整天,也不知是在尋覓心儀的姑娘還是閑得慌,別看他整天無所事事,他對生活的洞察力可謂是已入臻境,比如寫東京冬季的小巷,“冬夜,這里有坐在被爐前傾聽鄰家三味線琴音的樂趣。不買報紙,世間新聞盡可從多嘴鄉舌的老婆婆那里得知。害喘病的隱者的咳嗽,不必特別打招呼,當會起到夜間防賊的作用。如此小巷就是一部小說的世界,于難言的悲哀之中,自然伴隨著一種深切而有滑稽的情趣。”這段話就像是一段刨去了歌詞的純音樂,有聲音,但是靜謐。有城市的空曠感,卻也有與空曠、寂寥相距甚遠的人情味,這味道如彈簧般來去自由。以前看友人La寫城市,樓層對面有人賣力地蹬著動感單車,他說那個人就像是小倉鼠不知疲倦的在轉輪上奔跑著,這句話我記憶深刻,鮮有人將金屬質感的物體與毛茸茸的生命聯系在一起,有著強烈反差的事物卻意外的契合,這種將物與物之間看不見的壁壘敲破的寫作手法實屬驚艷,深覺其筆力深厚,感知敏銳。 現在我們離開城市,將鏡頭拉向鄉村,鄉村的景色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天百花盛開,夏天蟲鳥嘶鳴,秋天碩果累累,冬天寒風凜冽,寫鄉村比寫城市更容易,如果說城市的一塵不變容易鈍化創造力,那么萬物復蘇的鄉村則為作家提供了無窮的靈感。比如德富蘆花寫春天,“自然界的春天宛若慈母。人同自然融為一體,投身在自然的懷抱里,哀怨有限的人生,仰慕無限的永恒。就是說,一旦投入慈母的懷抱,便會產生一種近乎撒嬌的悲哀。”物我統一,用私人的情感去升華春天的景色,將情與景調和為渾然一體的人文世界。 再看島崎藤村寫山川里的景色,“每下一場雨,溫暖便增加了幾分。從二月下旬到三月初,櫻樹和梅樹的蓓蕾次第打苞兒。背陰的雪漸漸融化,灰色的地面呈現出黃色來。春雨喜降之后,濕漉漉的梅泛著新紅。草屋頂上長時間埋在雪層里的青苔驟然返青。溫馨的風吹拂著,晴空的顏色也逐漸加濃。那像羊群一般變幻莫測的白云和黃云,宛若春之先驅,乘著微風飄飛。”“陰、紅、青”、白、黃、濃”,用顏色寫景,每句話都是一種色彩,文字充當畫筆,將它們涂抹在畫板上。繪畫的手法用在文字里,頗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歪打正著。 嘮叨了這么多,寫景寫情,其實很簡單,一句生活俗語便可概括了之。“炒肉用植物油,炒菜用動物油。”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