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江城》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2 ![]() |
|||||
《江城》讀后感1000字涪陵是我從未生活過的故鄉,我在重慶求學四年,這是我情感最豐富也最充盈的時光。涪陵離重慶很近,但是在讀到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去過涪陵。 初讀江城是在大四的寒假,離開重慶一個多月,久居家中,返渝心切,終于找到了一本關于重慶的高分書來解渴。初讀一遍,我似乎并沒有理解其中文字的珍貴,只是覺得寫的很細致,算是九十年代西部地區的眾生相。再讀江城便是在兩個月之后,在一條破舊的三峽游輪上。在整個旅途中,我絲毫感受不到所謂“高峽出平湖”的豪邁,只覺得長江很可憐,像是一條被束縛住的、身材日趨臃腫的巨龍。黃昏時分,陽光灑在似湖而非峽的江面上,我拿出電子書又讀了《大壩》那一章,陷入到了和彼得海斯勒同樣的傷感。我傷感于已逝的過去,他傷感于無可避免的未來。在這一章的最后一段,彼得海斯勒寫道: 我細細地看了周圍人的面孔,看到的是驚嘆和決然——驚嘆于大壩的宏大,決然地忍受著寒冷,決然地要把工程的每一絲進展盡收眼底。即便在那些嬰兒眼中,我似乎也看到了這樣的神情。 那些嬰兒和我大概是同齡人,二十年后,面對已經完工的大壩,我依然會驚嘆,驚嘆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錯誤。我覺得,無論三峽大壩的象征意義或實用意義多么強,長江不該變成這個樣子!案邖{出平湖”并不值得夸耀,人類應當為自己的自私向其他生靈表示愧疚,即便這種自私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 距離離開重慶還有三個月,我似乎開始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彼得海斯勒的生活。我盡可能地在重慶多走一些地方,多見一些人,多拍一些照片,多吃一頓火鍋,就像一個在沙漠中的旅人,在離開綠洲前盡可能地做好充分地補給。我終于還是去了涪陵。 我幾乎去了書上寫的所有地點,涪陵縣城、涪陵師專、烏江、長江、白鶴梁,也隔江眺望了白山坪和插旗山。每到一個地點,都會拿出《江城》讀一段相應的章節。彼得海斯勒說: 我渴望著弄明白,這座城市是怎樣運轉的,那里的人們在想些什么問題。 而我想知道的卻是,二十七歲的彼得海斯勒當時在想些什么問題。一個不同文化背景的異鄉人身處一座在中國數以千計的普通縣城里,那些書中為中國人都津津樂道的生活細節是怎么被他發現的?梢宦纷呦聛,我的收獲并不大,除了書中已經寫明的,我很難用作者的視角和去觀察到新的細節。誠然,我是一個生長于平原之上的北方人,但終究也是一個縣城青年,這種家長里短充盈著整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于我非常熟悉。重慶四年的生活,也已經讓我把他鄉當作了故鄉,坡坎、方言、棒棒、山川與河流,也早就融進了我的生活。我變得當局者迷了。 離開涪陵時的心情,倒是和彼得海斯勒一樣: 我知道我再也見不到這塊地方了。那是我在涪陵的最后一個春天。 這也是我畢業前,最后一次去到離學校很遠的地方。 回到北方后,對重慶的思念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從未想過每年都會按捺不住回去一趟,更沒有想過會帶著一個同樣讀過《江城》的姑娘再次來到了涪陵。但我從未奢望能再回到過去的日子,那個做什么事都不遺余力、不計代價也不想后果的年紀已經過去。重慶這座山城中埋藏著我曾經最放肆的笑,最心痛的哭,每當踏上這片土地,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節奏和我軀體深處的某個東西產生了共振。就像兩個正在轉動的齒輪,咔噠一聲嚙合在了一起。作者:THEBAT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