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讀后感800字世界與你的交集,大于0。
《1Q84》這本小說分為三本書,前面兩本都是由天吾和青豆兩條線進行描述,第三本加入牛河這個角色,變為三條線同時進行,故事內容很新穎,每個人的角色很鮮明,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卻是“牛河”這個角色,也許是因為近因效應,作者在第三本書加大對他的描述,又因為角色過分鮮明,而讓人難以釋懷。對于他的遭遇只能用憐憫同情來表達,一般情況壞人只有讓人痛恨的份,但對他卻只有憐憫和同情,就像深繪里對他的感覺一樣。他外貌的丑,讓人“過目不忘”,我們不禁懷疑這世界真的不公平。他也許也想當好人,但美的世界似乎容不下丑陋的他,似乎丑陋只能和邪惡或者說壞的世界類聚,他們才是匹配的。
以貌取人,牛河無疑是無奈的,自己的“貌”竟然將人生從白天陽光下直逼到夜晚的陰影里,他找誰說理去,要是誰說,“外表不重要”我想牛河大概都能棺材里跳出來和你反駁,用他無懈可擊的語音組織能力,把你說服的吐不出一個字來。所以不能怪他為什么不與善為伍,他被家人拋棄,被正義的社會拋棄,“無論如何在黑暗中大聲悲鳴,喊聲也不會傳進任何人的耳朵”,所以他只能與“惡”為伍,就像他說的,“即使不算值得褒揚的活法,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生存方式”。人生有時并沒有很多的選擇,有時只能被迫選擇,那也得用行動證明,至少自己活過……。以上的話是為牛河而說的,他在故事里,沒有人為他說過話,也許別人都把他當做丑惡的化身,但我想替他發個聲,“以貌取人”的這些個人或群體自以為優越性的傲慢與偏見,才是社會丑陋邪惡的開始,“種族偏見”“性別偏見”也同理可得。
對于這本書,它叫《1Q84》和《1984》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風格不同,寫作手法不同,內容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但他們都分別描述了一個可怕的世界:一個有“老大哥”的世界,一個有“先驅”的世界。不去討論他們的性質,但都給人帶來不寒而栗的效果,當世界不一樣時,當你不想接受時,當你無能為力時,你又該何去何從?就像書中所言:“我被包含在這個世界內部,這個世界被包含在我自身中。”我們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但我們同時“不能永遠像一個膽怯的小孩子,總是不敢正視眼前的東西”“有希望之處定有磨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