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日將盡》讀后感1500字石黑一雄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的虛幻聯系之下的深淵”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這本書開始后到結束前我并不和這個獲獎理由產生任何共鳴,還在閱讀它的過程中因為部分冗長的歷史情節產生過中途擱置。在全文前2/3的部分里我只在其錯過父親去世的只言片語中有過一點點情感波動,但今天讀到汽車駛向最后一個目的地,與故人重逢前、重逢時,雨中、汽車里的最后部分,我摘抄下了那幾句讓我感覺自己被命中的句子,然后心頭翻滾,情緒幾度難收。毫無疑問,石黑一雄以他的情感力量,用這本書里一直隱晦的愛情虛構故事,發掘了我的深淵,我被代入了。
史蒂文斯先生的汽車旅途,出發的目的是肯頓小姐,終點站也是肯頓小姐。盡管他闡述著出發是試圖為達林頓府找回曾經的得力助手肯頓小姐來填補人手空白,在得到肯頓的回絕后又風輕云淡準備打道回府,我在讀完全書最后部分前甚至未曾懷疑過他驅車去找肯頓小姐的原因是為了確定她是否復職。但事實上達林頓府和那時的大不列單一樣已經走向衰敗,府邸很多房間都被封了起來,并沒有人手空白需要被填補,在得到肯頓的回絕后他也并非風輕云淡,只是把說不出的后悔寄托給當天才被發現具有美好價值的傍晚。
史蒂文斯愛著肯頓,情感深刻到在多年以后產生的回憶錄中仍能夠將她的細節記得清清楚楚,可從頭至尾他都為了所謂的職業尊嚴平靜著,沒有詞句描述他與肯頓之間的波動,甚至在回憶過去的相處細節時也沒有直白地表達過任何,直到在310頁,他在與肯頓告別的公交車站聽完肯頓的敘述,才第一次直白了——“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我討厭這種自我抑制的愛,這不就是游移、躲閃和自我欺騙嗎。不確定這種感受能否被讀懂,但如果你真的愛了一個人,而后你們分別,許多年后史蒂文斯會被感同身受,就連即將面對分別的我,也陷入了這份感受的幽谷。
之所以對這本書產生了寫下讀后感的想法,是因為我將自己帶進這本書時,那些細節所述并非肯頓,而是真真切切的我。我曾在想對喜歡的人表達愛意時用錯了方式,忽略了他本體中的性格,肯頓飾演著我的直接與迫不及待,但又比我體面;我曾數次試探喜歡的人,用拙劣的方法試圖靠激怒他來得到我被在乎的回答,肯頓在最后的坦白中說:“多年前我在離開達林頓府的時候,我其實并沒有真切地意識到我的的確確是離開了它。我想我只不過是把它當作了又一種激怒你的伎倆”,這就是我啊,肯頓故意告訴史蒂文斯自己被追求、有意答應別人求婚時的做法也全都是我。但讓我沮喪的是,肯頓與史蒂文斯已經在數年后得到了相互坦誠的機會,我想向其真誠,但我現在還不能,說出“我只能喜歡你一個人”這樣的話,對心氣高昂的我來說是暫時做不到的事。明明我們現在有著最佳的談話機會,但說破一些事之后當時也變得索然無味了,也許人就是這么別扭。
史蒂文斯先生與肯頓小姐最后坐在車里的談話,也讓我想起那某一天我們坐在車里說說笑笑的樣子。這是無法復述的,要是刻意回憶談話內容、言行舉止反倒是破壞了那種感覺,朦朦朧朧的就好了,只想記得我打開了兩次車門威脅他說要走,第一次打開車門,他說:“別,再聊會兒。”,第二次打開車門,他沒說話,我轉身進了學校收到他發來的消息:“我可是挽留過你了哦,是你自己要走的”,他知道我想要被挽留,我曾向他傳達過不被挽留的失落,他記得。這種記憶就像史蒂文斯記得肯頓挨個掰開他手指一樣鮮明,比絕大多數的相處時刻彌足珍貴。但我們就要就分離了,在浪費了無數時間去別扭,去用拙劣的伎倆試圖激怒對方,去花很多時間慪氣不講話之后,這也是為什么我讀到這段話時被擊中。
這是我最深刻的一段情感付出,我帶著幼稚的本性去接受愛一個人的歷練,在受著擦破皮的傷痛里在對方有意或無意的回饋中體會到了刻骨和銘心,但我仍然抱有許許多多沒能好好說話、好好相處的遺憾,浪費了一段不可再來的時間。石黑一雄曾說,對他而言“創作從來都不是宣泄憤怒或狂躁的手段,而是用來抒發某種遺憾,紓解憂愁”,“to consle the unconsoled“,寫到這里我卻還是波瀾未平,或許到真正分別的那天,還需要再讀一遍這本書。作者:加木惠智美美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