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全傳》讀后感600字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大事的先決條件是勤奮和天分,天分決定著起點,勤奮決定著高度。在人生的早期積累和起步階段,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天分,人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缺乏自省意識和敬畏精神而止步于天花板;而只有勤奮,缺失靈感而純靠一股蠻力也實難有所大為。
具備了天分和勤奮的基礎條件,接下來要明白所處社會的運行規則,即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規律與方法。知易行難。在中國社會,做事的本質是做人,所以李嘉誠對于澤楷、澤鉅兩兄弟的商業啟蒙是學習孔孟之道。儒家倫理在整個東亞地區的文化基礎是孔孟之道得以成為“商業倫理”的前提條件。從李嘉誠“創造自我,追求無我”的座右銘,就可以看出其將個人發展與社會貢獻相結合的儒商特質。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成就大我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對時代發展趨勢的眼光和判斷。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時代轉型或者潮流來臨之前,能夠創造條件順應趨勢誕生的人往往能夠成為時代英雄。就像胡雪巖所說,智者把握機遇,圣者創造機遇。洞悉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是適應社會需求而是創造社會需求的人才是真正的商界英才。所以,就境界而論,“造勢”遠在“順勢”之上。(個人認為,李嘉誠、喬布斯、馬云均能稱得上時代的“造勢者”)。
“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這是李嘉誠的為人之道,同時也是他的商業之術。他能夠在香港甚至亞洲多次的經濟危機中轉危為安并逢兇化吉與此不無關系。很多人認為李嘉誠的成功要歸因于香港經濟騰飛的黃金機遇,可是“運氣”終究是一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吧。足夠的天分、
“超人”般的勤奮、世代熏陶的儒道家風,以及洞若觀火的眼光和魄力,如果沒有這些從困苦經歷中積累的卓越品質,即使天大機遇降臨你也會渾然不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