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記》讀后感1000字每年的畢業季,校園總會充斥著離別的悲傷氛圍,終有窮盡的送別,發誓再聚的告別,喝的叮嚀大醉的短暫相聚,……一幕幕如鏡頭在眼前劃過。石田衣良的《求職記》,描述了水越千晴為代表的七個應屆大學生的求職歷程,他們組成求職公關小組,喊出“共闖難關”的豪言壯語、在成員陷入困頓時相互幫助,讓七個人都收獲了最滿意的結果。讀完后,總覺得石田衣良在書中仿佛把自己的性格、經歷或者夢想掰成7個人,其中,跟他個性最鮮明的也許就是水越千晴,愛看書、積極上進的心態;倉本比呂氏是經濟系學生,但對人有輕微的恐懼癥;富塚圭,最后選擇了自由文案工作者;菊田良弘,在別的行業兜兜轉轉。但其實,反過頭來想想看,也許海老澤就是石田衣良的化身。
看完本書,思緒被作者又拉回了十年前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個熾熱夏天:臨畢業,歷經考研失敗、考公務員失敗后,在畢業前,我選擇與一家號稱外資企業、經營港口生意的公司簽約,到遠離繁華和脫離生活的地方工作。這些都可以忍,但同工不同酬的待遇、家族式管理讓人惱怒,終于兩年后我再度踏上擇業的艱辛之路。讀日本的書籍,仿佛在讀我們遲早也會歷經類似的事情。
當我們的經濟更加繁榮、科技更加進步的時候,也許,我們畢業生的第一選擇是去企業的求職。那么,書中的激烈競爭就會顯現,更加讓人抓耳撓腮、驚恐萬分。我不止一次問自己,如果讓我再一次選擇,我會怎么做?我毫不猶豫選擇再一次考研,往北上廣發展,也許,這將是對我、我的人生和我的專業都是最良性的選擇。如果我要姿色和能力都出類拔萃,那么你就會像佐佐木惠理子一樣,靜靜的等待機遇,獲得的機會和選擇的種類比平常人多的多,也可以向富塚圭學習,去經歷你這個年紀應該經歷的事情,在目的達成后放棄,過自己想要的日子;如果你是一般人,那就向犬山伸子、小柳真一郎、水越千晴學習,尤其應該向水越千晴學習,不輕言放棄、努力拼搏、積極樂觀。
每個社會有每個社會的生存環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抉擇,但每個人的抉擇都是建立在大社會生存環境下才能擁有的。但每個人的抉擇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選擇好就要努力奮斗、永不停步。還有,到了職場,還有更多的坎坷需要你經歷,找到工作只是人生的一丟丟。當然,在中國,擇業建議首先的選擇是考公務員,能考中央考中央的,再就是省級、市級,還有選調生和部隊文職招考,實在不行考省、市、縣事業編制,當然還有三支一扶、公益崗等。不要小瞧這個考試,每年,各級政府部門都是畢業生的首選之地,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一直都是競爭力十倍、百倍的、千倍的戰場。尤其是疫情下的今天,穩定的物質保障讓人認識到這點。加油,求職路不孤獨,但也不寂寞。實現自己的夢想,做不后悔的事情,也許就是簡單的一場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