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讀后感500字!
一個連野草也算不上的草根的發言:《日瓦戈醫生》,加繆與赫魯曉夫(下臺后的赫魯曉夫)對其的評價是:并不是反蘇的。瑞典文學院的評論是“作品超越政治意義。”在提起這本書的意識形態評論時,不可能忽略它背后的國際形勢,和前無古人的間諜戰規模。
首先,當初日瓦戈醫生在海外的出版,受到了美國中情局的干預;再結合蘇聯宣傳部組織體制內作家對《日瓦戈醫生》的大規模批判來看:這顯然不是針對于一部文學作品的批判,而是一場意識形態戰爭,是矛盾的敘述——多視角在遭遇了意識形態“縫合”手術后,一齊把矛頭對準了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的“反蘇立場”,類似于納粹說猶太人“奸猾狡詐”“卑鄙下流”。而赫魯曉夫下臺后也曾說“我為自己對待帕斯捷爾納克的行為感到悔恨”。于是基本可以認為:《日瓦戈醫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犧牲品。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文學作品,作者的文學立場并不與“反蘇”立場重合。
那么,如果真的要避免意識形態斗爭,及其帶來的惡劣影響,在看待現在那本日記時,應該澄凈其本質,而不是“對號入座”出一個帕斯捷爾納克、一個中情局、一個蘇聯宣傳部和“憤怒的蘇聯人民”——不過恐怕,除了吃瓜群眾以外的所有人,都正在極力扮演著這些角色。有人期待著“悲劇角色”能帶來的功名,有人期待著歷史走入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