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您說》讀后感800字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舐犢之情”,單元學習目標是注意體會場景和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感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本單元的習作也緊緊圍繞著單元主題和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教材從可以寫什么、怎么寫等方面對學生習作提出了建議,看似很好寫,然而,在真實的寫作環境中,我發現學生的習作容易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恰好最近看到了江蘇省徐州市萬科城民主小學李珂老師執教的《我想對您說》課堂實錄,有了一些啟發。
李老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創設交際語境,一直在交際語境中去激活學生的寫作思路。上課伊始,老師便創設了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征集活動的情境,以征集令的方式出示教材上的習作內容,學生興趣被激發后,很快明確了此次習作目的是給父母寫一封信,可以表達愛,可以講對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也可以向他們提出建議。接著,老師重點利用范文去激活學生的思路,通過不同的范文出示、朗讀,讓學生明白要想表達愛就要放大細節、寫出真情;要想提建議就要理由充分,引資料,換位思考。最后,讓學生當堂寫作,交際為要。
對于一線老師來說,李老師的這節課比較接地氣,整堂課簡簡單單三個板塊,可操作性強。課堂上的情境創設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這一點非?少F,只有學生有欲望、愿意動筆,才能寫出好作文。但我也在反思,盡管老師給了范文,也教了學生只有放大細節、寫出真情才能表達愛,學生確實也找出了生活中父母關心自己的細節,但是實際操練的不夠,學生找到了哪些細節,能否寫出真情?這都是未知的。如果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學生的集中反饋做進一步引導,學生可能就不會出現一些寫作內容雷同的現象。而且老師在提到給爸爸媽媽寫信的內容還有很多時,只是用省略號代替,并沒有引發學生去思考還可以寫什么,這可能也是導致學生選材面比較窄的原因。另外,用上恰當的語言也是學生在寫信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以為也要教給學生什么樣的語言才是恰當的語言。
在今后的教學中,如果能靈活運用這種創設任務情境,用范例提取技巧,以一個小的切口來展開教學的方法,那么對于促進學生表達,張揚學生個性將有深遠的意義。作者:汪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