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莊子逍遙游》讀后感3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5 ![]() |
|||||
《莊子逍遙游》讀后感3000字《莊子逍遙游》讀后感3000字! 學生時代在語文教材中讀到過《莊子·逍遙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鯤鵬,為莊子的想象力而驚嘆。北冥有條幾千里長的大魚名叫鯤,然后鯤變化為一只大鵬鳥,背也有幾千里寬,乘著六月的大風奮力起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高空,飛到天池南冥。 鯤鵬形象,在中國文化中變成了一種象征,通常代表凌云之志。例如李白非常希望能進入帝國的權力中心,施展他的抱負,他青年時一首有名的詩《上李邕》中寫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們通常用鵬程萬里形容前程遠大,巨大的成功就在前方。 但《逍遙游》中,大鵬并非莊子推崇的最高境界。莊子寫高飛的大鵬,是為了和在小樹林生活的蜩與學鳩進行對比,以此說明空間和時間有大小,人的認知也是有大小的,這是莊子想要闡述的第一層意思“小大之辯”的道理,并非逍遙本身。 李白所追求的功名,在莊子筆下屬于最低層次的人生追求,因為莊子瞧不起世俗的道德、名聲和地位。為何這么說,答案就在《逍遙游》的原文中。在鯤鵬寓言后,莊子闡述了四種不同境界的人生,最低層次的就是世俗的成功者,原文是這樣寫的: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其大意是:那些才智可以勝任一官半職,品行可以引領一鄉風氣,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別人看他那樣(感覺良好)。 第一層境界的人,看重的是世俗的成功和別人的評價。宋榮子明顯處于更高的一個層次,有如大鵬鳥譏笑蜩與學鳩,宋榮子譏笑這種追求世俗成功的人。我們看原文: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話,是說宋榮子忍不住譏笑他們(境界太低)。(宋榮子的境界是)哪怕世上的人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努力,哪怕全世界都來指責他,他也不感到沮喪。宋榮子對榮辱的辨別不同于第一個層次的人,他有自己內在的評價標準,而不是依據外在的標準來評價。盡管如此,宋榮子的境界還不是最高的。 宋榮子的境界,讓我想起一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該書的核心觀點是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要想活得自由和幸福,就不要被別人的期待和觀念所束縛,這和宋榮子的境界類似,我們要有自己內在的評價標準,而不是依據別人的標準。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表達了類似的含義,告訴我們不要以外在的標準或得失來束縛自己。 我們每個人要過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的,因此,我們要獲得自由,必須有自己內在的標準。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這個標準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在莊子的思想中,還有兩層更高的境界。 列子可以算是第三層境界的人,列子能御風而行,那樣子實在是輕盈美好,但列子對外界還是有所依賴的,像大鵬鳥高飛一樣,列子也需要風,才能享受美妙的空中之旅,因此列子還無法達到最高層次的逍遙。 怎樣才能算是最高層次的逍遙呢?且看莊子的描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意思是如果能遵循天地萬物的規律,把握陰、陽、風、雨、晦、明“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的世界,就沒有什么可依賴的了! 人生的旅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別人的不理解、不認同,心愿無法實現,很多不得不去做的一些事情,不得不去面對的一些人,無法避免的身體病痛,以及每個人必然會走向的死亡。想要獲得人生的自由和幸福,莊子給我們指明了一條放下煩惱的方向。逍遙游,林語堂先生翻譯為”AHappyExcursion”,就是愉快的旅行。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寶貴而短暫的一生,我們應該追求什么?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功名、地位,在莊子看來,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都不如生命本身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認同莊子,如果沒有外在的物質條件,我們連生存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逍遙了。其實,莊子并不是否定外在的條件,而是讓我們不要將手段和目的本末倒置,把追求外在的東西當作人生的目的,外在的東西只是目的的手段而已。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小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是建立在外部評價的基礎上的,因為孩子內部還沒有一個自我評價的標準,他對自我的評價,都是通過父母、老師和周圍人的評價來建立,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的夸贊和獎勵,就是他們努力的動力很重要的來源。這用現代心理學的術語來表達,就是屬于“依賴型自尊”,是低層次的自尊,和上面說的第一層境界的人類似。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成熟,我們有了清晰的自我認識,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和行為準則,不再是沒有自己判斷力的墻頭草了,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種成熟的標志,能做出自己的選擇,做出選擇的同時,也意味著自我承擔選擇的后果。例如孩子長大后,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選擇,這時候父母就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變為引導為主。 思想成熟的人,像宋榮子一樣達到第二層境界的人,能活得真實,有自己的原則,不受外部評價的影響。他們已經超出我們一般人的境界,內心很強大,活得很自由了。用現代心理學術語來說,第二層境界屬于“獨立型自尊”的人格。 莊子逍遙游的境界,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就是思想觀念上放下個人的傲慢和偏見,做事的時候放下功利心,放下對名聲的刻意追求。這樣,就能活在當下,獲得自由。莊子的“逍遙游”的境界,我認為,和現代心理學的“無條件自尊”近似。 無條件自尊使個體處于很穩定的狀態,既不依靠他人的看法,也不來源于自我的評判,根本不需要對自尊進行評價,它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狀態。 我們每個人活著,不是為了某個外在的目的,人本身才是目的,生命是無價的,外在的東西都是手段而已。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發展是為了人民,不能“見物不見人”。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駕馭外物,而不為外物所驅使。 莊子的思想,雖然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但能讓我們擺脫各種束縛,獲得精神的自由,能幫我們超越各種人生困境,獲得內心的安頓。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