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如何想到又做到》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5 ![]() |
|||||
《如何想到又做到》讀后感1000字! 普通人用大學四年和研究生三年來想明白先行動起來才能更好的改變自己。 讀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大學四年反復揭開自己傷疤回顧過往,試圖探究如何讓自己不討厭自己:自卑,壞運氣,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想得到的事情一定都會失敗,幸福注定雨我無瓜……等等。 高考完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當然這個嚴重問題我當時并不知道它的根源是什么,我那會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自己為什么會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最疼愛我的姥姥為什么付出終生卻沒有享受過幾天好日子就要因為我爸而癱瘓(一年后去世),我為什么如此的無能。 然后我那會兒選擇了在當時還是非常冷門的專業心理學,以及把自己發配到最遠的地方想遠離這個“家”。 大學期間讀了很多書,很多很多,那會把每個月攢下來并不多的錢全部用來買書,就是想知道我為什么這樣以及我怎么樣才能擁有哪怕一次的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現在回憶起來都忘記了具體是哪一本書給了我指引,有兩個選擇去實踐一下如何改變自己: 1.改變想法繼而改變行為; 2.改變行為繼而改變想法; 我的專業是心理學,好的,方法一走起! 大學四年的時間里我都在好好的了解自己,嘗試如何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那時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就像覺得自己全身哪里都有問題的人,開始在某度上查詢癥狀-嚇死自己-自尋解藥……一直循環這個步驟,感覺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多到數不清,所以那四年感覺自己盡管非常努力的去改變自我認知,但是成果遠小于我看到的“問題”,這很挫敗,會更加尹印證自己“無能”。我開始覺得“改變思想再改變行為”的方法一可能在我這里不太行得通。 所以研究生三年,我就開始嘗試方法二“用行為來改變自己的想法”。 而我也把想要解決的問題范圍縮小了,就一個目標:如何不害怕那個變態的導師。 選擇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讀研的時候遇見了變態導師:窩里橫專捏軟柿子,監控你的節假日,沒能力又總是拿學生出氣。我當時一度“覺得”這就是自己倒霉體質遇到這樣的老師。但這也給我想要改變的契機,因為我發現他的種種行為尤其“窩里橫”這點跟我爸如出一轍,甚至連面相跟我爸也有些像。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老師讓我很長一段時間想不開并得了抑郁癥。我在研一下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差一點點就自殺成功了,當時沒有自殺成功的原因在于想死之前吃飽些,結果就是這個吃的過程讓我回了一點點理智(心理學上對此有研究,發現咀嚼是可以降低人的焦慮程度的) 后知后覺的我意識到我差點因為這個變態結束自己生命簡直氣到冒煙。然后火速下定決心要讓自己不怕他,然后借由教育心理學的“遷移學習”觀點,我當時覺得只要我不怕了這個變態(一個簡單的相似任務),我就可以不怕我爸那個大變態(一個我不敢嘗試的直接任務)。 三年,想要讓自己從身心不去懼怕一個像那個十多年給我帶來心理陰影的人,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這就像是推動一輛停下來的汽車,只要熬過靜摩擦力,它就會好推很多。所以我開始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拒接他在我周末休息時候打來的“詢問”電話。就這么一點點的做,并觀察老師不敢惹的那幾個學妹是怎么跟他相處的,我也嘗試學她們都方法。 最后,我真的不怕他了。并敢在家有理有據的反抗我爸了(當時最大且最開心的感受就是:可把我厲害壞了呢)。 其實,我并不想用自己的余生去治愈我不開心的童年。所以,盡量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開心,這樣你就可以在未來回憶起過去的時候覺得自己的過往還蠻開心的,這樣就可以慢慢沖淡“童年”的不快。 哪怕每天只是一點點的改變。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