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當然》讀后感800字讀完《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1983-1999)》后,又迫不及待的找來了《大道當然:我與萬科(2000-2013)》。《道路與夢想》主要講述了王石與萬科創業初期的故事,體現了改革開放初期特殊年代里的風風雨雨,勾勒出萬科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大道當然》則講述了在萬科成為行業龍頭后,王石在企業與社會、企業責任方面的實踐與思考,體現出一代企業家對社會的擔當與責任。
1999年,在辭去萬科總經理的時候,王石曾總結到——我選定了一個行業,建設了一套制度,培養了一個團隊,樹立了一個品牌。團隊、制度建設比培養一兩個接班人更重要。第一把手當然重要,但如果有制度保障,即便第一把手選錯了,糾錯換馬就是了。文化制度建設比培養接班人更穩妥。在確立了文化制度后,王石開始更多的去發展自己的愛好、更多的去思考企業責任、更多的去踐行企業公民的實踐。
他開始廣泛參與阿拉善SEE基金會、壹基金、世界周日基金會等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到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即使知道明天世界要毀滅,我今天還是會將樹苗種下。18世紀的德語地區有上百個小公國,其中魏瑪大公國對德國的統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什么能起這種作用?因為歌德在那里,一批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聚集在那里。為什么是在魏瑪呢?因為有魏瑪大公國貴族的支持。我們沒有貴族,但有企業家。企業家不僅是財富的創造聚集者,也是文化、品位形成的創導者,更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王石與萬科在社會責任方面不斷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成立萬科公益基金會、參與物種保護、推進建筑工業化……如果只有強烈的功利意識支配,人們的眼光就會局限于自我,局限于眼前,沒有種下樹苗、培育萌芽的志向和心愿。一個沒有萌芽的社會,只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老朽,注定是會枯萎的。
長江、黃河源頭都只是一股涓涓細流,在流動的過程中,不斷的有一股一股的涓涓細水匯入,逐步形成了奔騰不息的濤濤江水。中國的未來應該是民主、公平、正義、光明的,這需要企業家們也像一股一股的涓涓細流一樣不斷的注入自己的努力,企業家們在取得自己的成功后,也需要去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