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3 ![]() |
|||||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500字! 從前車馬慢,時隔一月幾月才能收到家信,甚至收不到,但國藩只要有機會就會給家里寫信,大多是家長里短的瑣事和對弟弟們的引導。長兄如父,國藩真真切切做到了。 我還記得有一封信的結尾是這樣寫的:紙短情長,文字表達不了情感的十分之一。希望聽到最近一切都好的消息。其余待我下次寫信再說。 真是很喜歡這樣的哥哥。 以下是家書的一些摘錄:能不能夠謀到食,窮愁和亨通都是由老天做主,給還是不給也是由他人做主;只有專業精通還是不精通,是由我們自己做主。 農夫若果真努力耕種,雖然也會遇上饑荒,但一定有大豐收;商人若果真努力積藏貨物,雖然也會遇見滯銷積壓,但一定會有貨物暢銷生意亨通的時候;讀書人若果真能精通學業,那怎見得他始終不會有科名呢?就算他最終得不到科名,又怎見得沒有其他謀食的途徑呢? 因此說只怕專業不精啊。要想專業精通,沒有別的辦法,只是要專一罷了。我挖了許多井卻沒有泉水可喝,就是不專造成的后果。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氣,就決不甘居下游。有見識,就明白學問永無止境,不敢以一已之見而自滿自足。像《莊子》書中所說的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缺乏見識的。有恒心,就決沒有做不成的事。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仔細讀過《論語》“賢賢易色”一章書,就知道絕大的學問,就在家庭日用之中。在“孝悌”二字上盡了一分力,便是一分學;盡了十分力,便是十分學。 現在的人讀書,都是為了科名,對于孝悌、倫常這樣的大道,反覺與讀書毫不相干。殊不知,如果真的事事都能做到,那么就是筆下寫不出來,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事事都不能做到,并且有虧于倫常綱紀這些大義,就算文章說得再好,也只能算得一個名教中的罪人。 “為人子的,如果讓父母看到我一個人好些,覺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這便是不孝;如果讓族人、鄉黨稱贊我一個人好些,覺得其他兄弟都不如我,這便是不悌。” 讓父母心里對弟兄幾個有好壞之分,讓族人、鄉黨的輿論對弟兄幾個有好壞之分,想必這人平日里便有討好的念頭,在暗地里用心機和詭計,使自己得好名聲,而使他的弟兄得壞名聲。以后弟兄之間的嫌疑和摩擦,必定從這里滋生。 但愿我們兄弟五個,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彼此之間互相原諒。兄長因弟弟得壞名聲而憂慮,弟弟因兄長得好名聲而快樂。如果弟兄們每個人都能這樣想,哪怕是一萬年、億年,彼此之間也不會有絲毫的嫌隙。六弟和九弟的岳家,都是寡婦孤兒,饑餓憔悴而束手無策,我家不救濟他們,那誰來救濟呢?我家少八兩銀子未必就受債主逼迫;他們有了八兩銀子,則全家如沐春風。賢弟試著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便知道這好比是救人于水深火熱之中啊! 凡是和人接觸周旋,如果不能以誠相待,那就不能打動人家;但如果僅僅只有誠意,而沒有面子上的客套來表現,那么誠意也無從表達。這就是《禮記》里所說的“沒有文飾,行不通”。我生平不講究文飾客套,到處行不通,近來大徹大悟,明白自己以前的過失。 天地之間,只有謙虛謹慎才是謀求幸福之路。一驕傲,就會自滿;一自滿,就會跌倒。凡是動口或者動筆,討厭人家俗氣,嫌棄人家粗鄙,議論人家短處,揭露人家隱私的,都是驕傲。且不說所指所議未必恰當,就是一一恰當,也是天道所不許可的。 賢弟你若想戒除子弟們的驕傲習氣,先要將自己喜歡議論別人短處、揭露別人隱私的壞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能讓晚輩警醒并改正。要想去掉“驕”字,以不輕易否定和譏笑別人為第一要義。要想去掉“惰”字,以不晚起為第一要義。 拋開為人處事做學問的道理,《曾國藩家書》對現代人最大的啟發還應該包括:要抓緊一切時間與機會、真誠而又熱情的與家人交流。盡管紙短情長,文字表達不了全部的感情,但至少可以傳遞那一份想念和牽掛,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多一分安心。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