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讀后感600字《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莎士比亞經典的戲劇,即使我們沒有看過原著,也可能聽過那“一磅肉”的故事,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貪婪卑劣的“猶太人”夏洛克。不得不說,對于“猶太人”的塑造,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和文化的背景。
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基督徒是不可以放貸收利息的,而正如故事中夏洛克所講述的“拉班牧羊”的故事,猶太人不受自己宗教的影響,將收取利息作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就使得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猶太人成為了貪婪的吸血鬼的代名詞,這也埋下了猶太人在歐洲不斷受到壓迫和殘害的伏筆。
和所有同時代的英國人一樣,莎士比亞在反猶太人文化中長大,在孩童時期就接受了這樣環境。他后來和猶太人打交道的經歷可能有些不同,但在戲劇中他有時候會表現出大眾的觀點,用“猶太人”這個詞來詛咒或開玩笑,這表明對猶太人的抨擊是普通基督徒語言中的一部分。«威尼斯商人»廣泛地披露了莎士比亞對于伊麗莎白時期國家在外來者問題上的反應。是反猶太主義嗎?有些人支持將外來者遷出去,有些人反對。也許這種戲劇性的沖突正是莎士比亞寫作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
然而,莎士比亞對猶太人也是存在一定的同情的,正如夏洛克的自白,“他憎惡我們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會集的地方當眾辱罵我,辱罵我的交易,辱罵我辛辛苦苦賺下來的錢,要是我饒過他,那我們的民族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面對基督徒不斷的橫加指責和侮辱,心懷怨恨的猶太人實施合法的報復,真的是天理難容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