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選擇的意義-《日本的細節》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3 ![]() |
|||||
選擇的意義-《日本的細節》讀后感1500字! 2019年底去了一趟日本,最直觀的感受是很多細節做得非常貼心,比如公交車到站,車身會向站臺稍稍傾斜,方便乘客上下車;出租車司機穿戴很整齊,還會自動開關門,但是卻不知道還有孕婦出租車,讓孕婦可以迅速到達醫院,緩解急救車的壓力,出租車司機有時甚至起到協警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在這本書里了解到的,所以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結合視野才能更開闊。 這本書在京東圖書的世界各國文化排行榜名列前茅,起初是被書名中的細節二字吸引,抱著更深入了解這個國家的心態讀下來的,有個意外的收獲是明白在推動某項政策的時候,著眼點應該在于找到問題的根源。比如書里提到的“醫藥分離”,即醫生的診斷費和藥費分開,奶酪該怎么分,由誰來分,在哪個環節分,細細地分析這一切,答案也就明確了方向。不管哪一種方案,必定有好有不好,這就要求執政者從長遠角度考慮,哪一種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有時候,或許高昂的時間成本能換來更大的社會效益。 而這個道理,大到社會決策,小到人際交往,都是通用的。難題難的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各方利益、各方需求的協調。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更愿意做怎么樣的一個自己,迎合他人就可能伴隨著無法事事隨心而為,但自我感覺跟某個群體是融合的、一體的;堅持自我就可能伴隨著跟群體始終保持著距離,但內心是安定的、踏實的。越長大,越深刻感受到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每一種選擇里或許都包含著相融的矛盾。很多時候,人生的一道道選擇題不是在問你,哪一種的好你更喜歡,而是哪一種的壞你更能承受。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各國執政者在制定應對疫情措施時,更能體現“選擇”背后的價值理念。經濟固然重要,選擇封城、封國必然帶來經濟的停滯,甚至是衰退。選擇漠視疫情對生命的威脅,提出“群體免疫”的概念,保留“自由的權利“,保護經濟,折射的是”自由“和經濟高于生命,更難以忍受”權利“的剝奪、經濟的衰退。封城,停工停產,調配醫療資源到疫情重災區,全民居家隔離,集中所有的力量救治病人,是因為比起對經濟的重大打擊,我們更難以承受生命被病毒無情地吞噬。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選擇,往往選的是哪一種更能承受,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里很喜歡的一個片段。祖母正為明蘭與賀家的婚事生氣著急,明蘭安撫祖母,談及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祖母不解,明蘭解釋是品性的最低處,淑蘭姐姐嫁的孫秀才,品性最低的是無恥,弘文哥哥的最低處,至多不過是那心軟,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是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我特別贊同這種觀點。我們常常說人生無常,萬物皆變,也常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最終則是以不變應萬變了。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底線。對方的品性最低處,需高于自己的底線,這是雙方關系的大基石。而往往在起初,底線或許是模糊的,不斷成長,底線會逐漸清晰。這不僅僅指愛情,友情、親情亦是如此。 前些年,我總琢磨著,自己的價值觀該包含什么,更傾向于正列舉的方式。現在逐漸明白,價值觀的構建更像是一個沒有邊際的世界里,我們撞一次南墻,明白一個道理,然后在這個區域搭建一條紅線,把明確丟棄的理念攔在紅線外側,慢慢紅線匯成一個框框?蛲獾,毫無疑問是無法認同的理念,納入框內的原則,也就形成了我們的價值觀。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剛步入工作時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大多數人往往是明確不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后,才明白自己所追求、所珍視的是什么。我們每做一次選擇,就進一步明確自己更難以接受的理念,也就逐漸清晰,要成為什么樣的一個人。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