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靜物》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0 ![]() |
|||||
她野心勃勃,決定找到自己并成為自己-《靜物》讀后感1000字! 這是一個關于兄弟和姐妹的故事:斯蒂芬妮和弗雷德麗卡·波特非常相似,也非常不同,而在另一條線索中,梵高和提奧,是弗雷德里麗卡的朋友亞歷山大最新詩劇的主角。和大多數拜厄特愛好者一樣,我對現實生活中拜厄特和她妹妹(瑪格麗特·德拉布爾)之間的微妙關系很感興趣。我同樣注意到,在她的小說中,姐妹的設定不斷出現,就像約翰·巴斯(JohnBarth,代表作《客邁拉》,有一個雙胞胎兄弟)的小說中不斷出現雙胞胎一樣。 我剛剛讀完第二遍。在為一個讀書會重讀了《花園中的處子》(弗雷德麗卡四部曲第一部)之后,我發誓要再讀一遍成長四部曲。而相比第一本,我更喜歡這本《靜物》。 《靜物》延續了1950年代波特家族的故事。斯蒂芬妮嫁給了牧師丹尼爾,隨即懷孕。懷孕期間,她敏銳地意識到人們對她的期望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劍橋,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學生,聲名遠揚,盡管她選擇回到約克郡,在她就讀過的中學教書。但現在,她被診所里所有護士叫作“媽媽”,和所有孕婦一樣,受到身體和情感上的侮辱。第一次分娩時,她很想要她包里的華茲華斯詩集,護士們卻沒空拿給她。第二次分娩時,她學聰明了,帶著她的書進了產房。 弟弟馬庫斯讓她的婚姻變得更為復雜(在《花園中的處子》中他精神崩潰,必須離開父親,和斯蒂芬妮住在一起)。還有她丈夫自私、懶惰、愛挑剔的母親。 與此同時,弗雷德麗卡去了劍橋大學(在此之前她成功地失去了童貞),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劍橋,她極其渴望被當做一名學者來認真對待(尤其是被那些不那么認真的學者)。她所有的朋友都是男性,有時她的情感或性需求會把她帶向愚蠢的方向,但總的來說,她的大學生涯是成功的,但她并不清楚自己將走向何方。盡管如此,她還是認為自己是時候結婚了,她不知道婚姻和事業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她想要什么樣的丈夫。困惑的不只是弗雷德麗卡。在1950年代,對于一個有學術追求的女性來說,未來的道路并不明朗。在弗雷德麗卡看來,大學里的女學者不太像女性——她們過著嚴格受限、異常孤立的生活。但斯蒂芬妮的選擇嚇壞了弗雷德麗卡。她母親的生活(在她反復無常的父親面前做一個軟弱無力的和平主義者)也是她極力避免的。 拜厄特關注的是1950年代困擾學術界女性的矛盾,與此同時,另一部類似的戲劇關注的是藝術家梵高。有趣的是,小說開頭是在一個博物館里,亞歷山大正在慶祝他的最新作品《黃椅子》,故事圍繞梵高(他的名字來自早夭的哥哥)和弟弟西奧(他努力讓哥哥梵高保持清醒)。《花園中的處子》的開篇是在國家肖像畫廊,距離書中主要情節已過去數十年:彼時,亞歷山大參加了一個“伊麗莎白一世”為主題的展覽,并由此成功創作了詩劇,以慶祝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伊麗莎白二世時代的失敗正是這部小說的主題之一。 隨后,斯蒂芬妮死于家中的一場離奇事故,而她討厭的婆婆和精神失常的弟弟如果精明些,原本是能讓她幸免于難的。(拜厄特在不止一次采訪中說的那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她后來才意識到,她在小說中殺死的那些角色代表了自己。)弗雷德麗卡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她答應了一位非學術界的追求者,這位追求者非常富有,住在鄉村別墅,極富魅力。和斯蒂芬妮一樣,弗雷德麗卡似乎為性的介入打開了一扇門,但同時,又在沒有過多思考的情況下,關上了心靈生活的大門。 這是一個“知識至上”的女人,但她仍然期待(也被世俗給予這樣的期待)婚姻和家庭。正是這一點,讓弗雷德麗卡和這套成長四部曲如此吸引我。我比拜厄特筆下的人物年輕不到10歲,我也生活在這些矛盾之中。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