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望門投止的故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8 ![]() |
|||||
望門投止的故事張儉是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出身名門望族,祖上是楚漢時代曾和劉邦并列諸侯的趙王張耳,他以操行高潔聞名當世。張儉曾做過山陽東部督郵,深受漢桓帝寵信的中常侍侯覽,家鄉就在山陽郡。侯覽是當時權勢很大的宦官,他不但橫行朝廷,而且稱霸鄉里。侯覽先后奪占民宅三百余所,良田一百多頃。他自己建造住宅十幾所,和宮廷的規模一樣,他還給自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族。 侯覽如此殘害百姓,作惡多端,張儉非常憤慨。于是,他上書漢桓帝,告發侯覽的罪行,要求從嚴懲辦侯覽。因為侯覽是皇帝身邊的人,張儉的奏章還沒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覽扣下了。從此,侯覽對張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張儉有個同鄉,名叫朱并,是個惡棍。張儉曾經嚴厲地懲處過他,因此他對張儉懷恨在心。后來,朱并投靠侯覽,在侯覽的指使下,朱并給朝廷上書,誣告張儉勾結同郡二十四人,結成黨羽,圖謀不軌;鹿俨芄澴プ∵@個機會,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漢靈帝下令逮捕黨人。漢靈帝才十四歲,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黨人。他問曹節:“為什么要殺他們,他們有什么罪?”曹節指手劃腳把黨人怎樣可怕、怎樣圖謀造反等所謂的罪行亂編了一通。漢靈帝居然相信了他們,連忙下令逮捕黨人。 張儉得知消息后,只得連夜逃走。侯覽假借皇帝命令,向各郡縣發出搜捕張儉的通令,對于敢擅自收藏張儉的人,一律格殺勿論。張儉見官府人馬來勢洶洶,只好匆匆逃跑,看到誰家可以避難,就投在誰家門下,暫時安身。 當時,人們恨透了宦官,都知道張儉歷來正直,名聲很好,所以人們都甘冒風險收留他。一天,張儉逃到魯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小兄弟孔融當時只有十六歲,他熱情地接待了張儉。張儉走后,官府聞訊趕來,逮捕了孔褒、孔融及他們的老母親加以審問?兹谡f:“是我招待了張儉,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說:“張儉是來投奔我的,要辦就辦我的罪,與我弟弟無關!笨啄刚f:“我是一家之主,要辦就辦我的罪!彼麄円患覡幹袚熑,鬧得官府不知如何處置。 由于大家的保護,朝廷始終沒有抓到張儉,直到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農民大起義后,漢靈帝才下令解除“黨錮”,張儉結束逃亡生括。這時候,東漢王朝已瀕臨滅亡。 【求解驛站】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多用來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狀。投止,投宿。 【活學活用】你兄弟在外,隱姓埋名,或是找一個地方藏身,或是到處漂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妙語點撥】清末維新人士譚嗣同曾在獄中作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譚嗣同在詩中提到的張儉便是此故事中的張儉。正直的張儉被小人陷害,受到追捕。大家紛紛挺身而出,不惜犧牲性命來保護張儉的安全。由此可見,當官者只有廉潔自好,為民請命,才會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在需要幫助或遭受危難時,才不致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