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讀后感1000字!
實在話,看這本小說我有點心浮氣躁,書的前幾個章節我都沒有很好的領會,前蘇聯的這種長篇小說又有很多又長又奇怪的名字,而這些人物名字都可能是后面故事的主角或者重要的配角,前面沒有讀懂,后面對人物成長背景,相護之間的沖突就缺少大環境的支持。我這次閱讀就有這種情況。還好,這只是第一次讀而已,優秀的作品需要多次細品,反復揣摩,僅寫出本次體會。
作者寫的是一個混亂動蕩的歷史時期,看的出,男主角日瓦戈一直想要逃避,但是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所有人都被裹挾在里面,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打亂了,他也曾想著躲避于荒林亂野間,但是戰爭的持續進展將所有的地方都毀滅殆盡,看的出,日瓦戈是懷念有秩序、有規則的生活,或者說是懷念過去的日子,但是這種思想是極其危險的。新政權的建立都會有自己的要求,都會移風易俗,改變社會規則,而像日瓦戈那樣守舊的人是無法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的,反而他經歷了嘲笑--讀了這么多書,居然還是在做這些打雜的活。而文中有一個片段描寫他在別人家里打零工,而自以為是的雇主閱讀的正是自己的著作。或許生活就是這么光怪陸離。
在大變革的年代里,所有個體的榮辱都是不值得一提的,生命如螻蟻這是千真萬確的。要想在大變革的年代里保護好所有人的利益,這就不是大變革了,時代的變革總是以一群人獲益,一群人利益受損結束,這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這是新的社會力量對社會資源的掌控。這個變革過程在那時或許是非常野蠻、血腥的,如果是確實服務于絕大多數人,讓更多的人獲益,讓社會獲得重生,那這是值得的。但這個誰又說得清楚呢?在歷史變革的關頭,個體的作用太渺小了。
日瓦戈因為社會動蕩前后有三次姻緣,是命運的垂憐也是不幸的寫照,第一任妻子被驅逐出境,第二位知己被迫遠走他方,第二個妻子又與她早早的天人兩隔,而且因為第一任妻子的存在,他們的婚姻其實有很多的反對之聲,畢竟第一任妻子也曾來信聯系,也知曉了日瓦戈的情況。這一切算是在戰爭時期特別安排吧,死生不得相見。最后日瓦戈在混沌、迷茫、掙扎中死去,他不屬于這個社會,不屬于這個時代,他看不明白,可是社會只要有一點穩定就會步履闌珊的往前走,何曾因為誰停下腳步?
看到小說封面上說這本書出版后引起極大爭議,想來也是,畢竟描寫了很多血腥、殘酷的史實,但是這些東西也要和歷史環境、社會群體的認知水平相結合,在基本道德水準沒有極大提高的情況下,只是指責戰爭某一方的殘暴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戰爭的殘酷是必然的,連殺人都合法了,還有什么條款能約束的住人呢?書中對紅白兩軍的做法都是一種批評,都是殘酷的,毫無人性的,而且作者還特意提到了新時期虛假的口號,虛假的道德,也影射了政府對人民的一種強制灌輸思維,還諷刺了那時期的經濟政策,讓一些蠅營狗茍、偷奸;叓@取了利益,成了新貴,這個我覺得不管是在哪種社會都會存在的,而一些自我要求較高的學者看到這些就會比較痛苦,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這些,八面玲瓏的人一直都有,而且也會活得很好,因為他們一向不考慮良心,一向只想著生活更為安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