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罪與罰》讀后感5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8 ![]() |
|||||
《罪與罰》讀后感500字罪因一念而起,罰分兩個階段,犯罪->被捕,結束了作者的疑神疑鬼對自己的折磨;認為自己沒罪->承認自己有罪,我覺得后面才是另一個重新開始的折磨。 主人公的罪源自于堅持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可是做著正確的事情就真的是無罪的嗎? 關于火車變軌問題,我之前一直堅定不移地認為在廢棄車軌玩耍的小孩沒錯,所以不該死。后來又有個角度,如果是因為你的緣故,火車失靈,你再來選擇,恐怕就會選變軌了,因為不變軌的后果是你更難以承擔的。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看似客觀的分析其實有可能因為主管或客觀信息的補充截然不同,這個時候的原則又變成了兩權相害取其輕。所謂原則,狗屁。 之前看過一句話,情侶間不要經常論對錯,往往對錯分出來了,關系也就遠了。引申一下,生活中真的需要那么多對的事情嗎?拿破侖在做對的事情嗎?猶大真的在做不對的事情嗎?說不好,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或許是對的,但是每個人的原則都不一樣,道德水準也參差不齊,這也是為什么會存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所以是否應該轉換一下判別邏輯,從提前列好的條條框框,轉向結果導向。畢竟原則有多條,不同的結果在自己這總有優劣,審判的事情就交給上帝吧。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罪與罰》是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小說描述了窮困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為生計所迫,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無辜妹妹麗扎韋塔,制造了震驚全俄的兇殺案。最終在妓女索尼婭的規勸下,投案自首,小說以罪開頭,僅占一章,第二章到尾聲,全是罰。 小說對主人公的心理刻畫極為細膩,作為法學生的拉斯柯爾尼科夫原本善良理性,卻在當時的底層社會里心態變得扭曲,以“替天行道”的借口安慰自己殺人的事實,在犯罪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責,矛盾的心理貫穿全片小說,“罰”的意義不僅是法律的判決,更多的是自我的內心折磨,法學生犯罪,妓女規勸,不僅是諷刺,也是作者對底層社會無奈。 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吝嗇無情,欺詐窮人,但是她究竟該不該殺?一方面,如主人公所說,她是一個虱子,殺了她可以造福無數人,另一方面,作為底層社會的一員,卑鄙齷齪是否該死,又有誰有權利去結束她的生命,小說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最為經典,小說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有一種病態,冷酷無情的社會,心理扭曲的人物,主人公對自己的罪行自責懺悔就顯得尤為珍貴。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給了主人公救贖,上帝會寬恕每個認錯的孩子,也許人性就是這樣,沒有純粹的惡,也沒有完全的善,內心的救贖才是真正的解脫。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