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之鏡》讀后感1000字!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陶淵明是東晉末詩人,也是中國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是田園派詩人的開山鼻祖,著有《陶淵明集》。對陶淵明最有印象的一首詩是《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句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最有意境的一句,展現了作者在隱居后怡然自得的一種心境之美。陶淵明本身不是一個十分執著的人,政治上的是非他并未更多地操持以至于固守不屈,他體驗和感受的重心不是時政而是生命,如何使自己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生命境界。他的歸隱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守拙的生活態度,不為世俗所染指,遵從自己的本心。這從他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中可以體會到。對于當時的陶淵明來說,無論是繼續從政還是歸隱田園,對于他來講都是考驗,放棄需要勇氣,但是堅持卻需要更大的勇氣。
另外還特別喜歡陶淵明的《停云》,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停云靄靄,時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陸成江。作者把思良朋而不至的那種遺憾表現的情意綿綿。人生在世有所求,必有所待,曾點的志向是配合天時、地利、人和,隨遇而安,自得其樂。本書中認為陶淵明已經達到了曾點所要達到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他將曾點的人生理想變為自己現實的人生體驗,同時他的人生態度和生命境界標以灑落。這種志向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命情調,是就人的生命而論,而不是將人視為一種工具、手段來使用。一個人活在世上短短數十年,所有能追求到的東西都可能失去,因為那是由外而來的,唯一不能從你手中奪走的東西,是由內而發的。也就是說,人活在世界上,求人不如求己,你不能選擇時代,不能選擇社會,只有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設法就天時、地利、人和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去做。你不需要別人給你機會,你自己就可以創造機會。這叫作“無志于外,有志于內;無志于用,有志于體”,看上去似乎是以無志為志,其實卻可以因時因地而制宜,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生命的美感,人生亦因此立于不敗之地。
以上是謹對本書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希望各位給予批評指證。
2020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一切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很多的事物都沒有機會按下重啟鍵,就那樣默默地停在了2020,一切有機會重新啟動的人和事都值得慶幸,慶幸我們還可以相遇,慶幸我們還可以相聚,還可以在未來的時間里繼續閃光,繼續發亮。2020年有機會重啟的我們,一起努力,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