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里的黑豹》讀后感600字!
《地下室里的黑豹》小說背景設置于1947年夏天英國托管巴勒斯坦的最后階段。主人公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故事以“成年的我”口吻開始講述,他與本應是“仇敵”的英國警員陰差陽錯從“逮捕和被逮捕”的關系到“互相教授”各自擅長語言的關系的轉變。也因為這場身份特殊的“交往”,讓他遭到了朋友的質疑,認定他是一個“叛徒”并發(fā)生了一些“決裂”的事件。
特別喜歡主人公小男孩的人設——熱愛觀察詞語,喜歡把東西放回原味整潔干凈,面對父親的質問也總是能勇敢又有理有據地反駁回去,太可愛了。從簡單的對話里,可以看出父親與母親,與孩子都缺少有效的溝通。父親是那樣自說自話的模樣,而母親給我的感覺是溫柔而寬厚的,因為她說“一個會愛的人不是叛徒”。但總體來說,父母給孩子的思想影響應該是深刻的,我想這也是故事中這個孩子對事物總帶著各種與年紀不符的思考眼光的解釋原因吧,畢竟耳濡目染。小說中的“政治思想”在孩子成長時期就已經成了內在生活的一部分。結合奧茲的真實經歷,這也是另一種相似命運的呈現。
那是個特殊敏感的時期,用作家本人的話來說“故事本身來自黑暗,稍作徘徊,又歸于黑暗。在記憶里融進了痛苦`歡笑、悔恨和驚奇”。這是一本關于記憶的小說,展現了奧茲對于理智與情感,理想與現實,信任與背叛等各種主題問題的思考。最溫暖的是,奧茲無論在描述什么的時候,都不會忘記把愛的元素注入到故事中去,使人讀來心里隱隱微動,念念不忘。
最后想補充的是,這本薄薄的小說給我的驚喜——正文故事結束之后還附了兩篇我很喜歡的內容——1.奧茲在2007年度阿斯圖里亞斯親王頒獎儀式上的答謝詞2.本書譯者對奧茲的采訪內容節(jié)選——比書更精彩的是作者這個人啊,他的思想魅力無窮無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