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讀后感800字與純史書相比,歷史小說多了些人性的溫度,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用想象力給了歷史以鮮活的血肉,也許這便是文學得以溫暖人心的力量之所在。
世人大多只看到皇帝的榮華富貴與無上權力,可皇帝的掙扎與痛苦又有幾人能懂呢?誠然,如若只貪圖享樂,自然快活無壓力,可那是預支了天下人的氣運與快樂,很容易政權顛覆,生靈涂炭。
順治帝可以算是一位賢君,雖然性格固執暴躁,可如果可以有他那樣顯赫的身份,有幾人不狂妄?如果天天承受他那樣大的壓力,有幾人不暴躁呢?他作為滿族皇帝,肯深入思考治國之策,敢于變革祖上舊制,采用儒家思想與明朝體制治國,就已經是無比開明的了。只是他個人的力量對抗剛剛建國的眾多滿洲權貴,實在有些力不從心,哪怕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不過他也算幸運,有莊太后這樣睿智的母親,又有烏云珠這樣寬仁聰慧的知己皇妃。睿智的莊太后,在面對金陵事變和福臨剃發出家這兩件事上,充分證明了知子莫若母這句話。當面對沖動暴躁失去理智的順治帝福臨時,她就像治水的大禹面對洶涌無常的黃河一般,明白打壓與強迫是無用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勢進行疏浚,等發泄出來了,自然就平靜下來了。
從此書中可以看到,導致清朝滅亡的閉關鎖國政策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畢竟從來一朝之亡,非一代之過,而一朝之興,亦非一代之功。滿人坐擁漢家天下,依然不肯學習漢俗漢制,只知道循祖制重騎射,讓他們去接受西方的先進知識科技更是難上加難,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若僅囿于弓馬刀箭,不肯學習進步,再強大的帝國早晚還是難逃滅亡啊,因此清朝覆滅亦在情理之中。看來改革變法無論何時都是件極難的事情。狂妄與古板是進步與發展最大的敵人。
書里很遺憾的一點就是夢姑與同春沒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夢姑和冰月也沒有骨肉相認,這一點很可惜,不過跟宏大的歷史相比,誰會在乎兩個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呢。
當平民不自由,當皇帝不自由,難道人赤條條地來到這世上,就注定進入了充滿禁錮的樊籠了嗎?除非真的存在桃花源,否則真的是眾生皆苦啊,世間眾生,都不過是土饅頭中的餡料,那就不如醉夢一場,貪歡一晌,畢竟“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