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書之《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后感2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1 ![]() |
|||||
讀書之《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后感2500字范文: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次特殊的“機遇” 在這一小節,賈老師用三個事例,完整的呈現了當一個孩子遇到問題或做錯事時,我們該如何利用好這次犯錯的機會,將危機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首先,父母要堅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具備容錯的能力,允許孩子犯錯,同時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理解孩子,與孩子同感共情,給到孩子心理支持; 其次,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議。順應孩子心理,孩子更合作,孩子只有在被寬容、被接納、和被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卸下心中的思想包袱,反思自己,輕裝上路。 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任何問題背后都能挖掘出良善的美好的一面,懲罰和訓斥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引起孩子的對抗,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而只有寬容和理解才能收獲一個懂得感恩,懂得從錯誤中反思自己、吸取成長力量的孩子。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這幾個事例當中習得一些教育智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敵人”到“哥們兒” 在這一小節,感受最深的就是賈老師在與兒子構建良好親子關系上的那份智慧和用心。賈老師用自身的實踐和體悟告訴我們,“投其所好”和“培養與孩子的共同興趣和共同愛好”是增進親子關系的最佳途徑,這倒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如何不著痕跡的讓孩子從親子互動當中體驗到價值感、成就感和被愛的感覺,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真誠。 很多父母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拒人之千里之外”,拒絕與父母交流。可是我們有沒有反思自己,我們有沒有用心的了解過孩子的世界?我們有沒有和孩子聊過他喜歡的明星和游戲?我們有沒有細心地體察過孩子的情緒、感受和想法? 我們不愿意走進孩子的世界,卻奢望孩子能夠理解我們,這是何等的強盜邏輯? 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的視角去看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場,用他的頭腦去思考,和孩子同享樂、共分憂,為父,為母,為師,為友,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這一小節,賈老師通過講述與老師溝通的“四個層次”(尊重老師、賞識肯定老師的付出、虛心向老師學習、和老師探究教育)和“五項建議”(善于激發老師的愛心、不要給老師找別別扭、做一個懂教育的家長,協調好孩子和老師的關系、對孩子有堅定的信心、不被老師的消極態度影響。)來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家長如何建立與老師之間的良好溝通,借助老師的力量給到孩子強有力的支持和鼓勵,從而實現1+1>2的教育合力。 希望我們都能從賈老師的智慧當中汲取到一些營養,更好的陪伴孩子,支持孩子! 近年來,網絡成癮的孩子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幾種:一種是欲望的解禁。網絡游戲本身的設置會滿足到人性生本能和死本能的釋放;一種是忘憂增趣。暫時忘掉生活中的煩惱,比如學習上的壓力,比如社交上的受挫等等,在網絡當中去尋求暫時的快樂;另外一種就是滿足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的價值感、成就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我的世界我做主;而這些原因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或者是長期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導致孩子產生不被愛的感覺甚至找不到歸屬感和存在感和成就感;或者是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溺愛,包辦代替過多,過于嚴厲,批評,否定,打罵過多,導致孩子產生低自尊和低價值感;或者由于孩子的性格問題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問題導致沒有發展出良好的同伴關系;諸如此類種種。 信念決定行為,任何一個問題行為背后都有他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面對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孩子,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細心的去體察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在給到孩子無條件接納的基礎之上,積極的構建孩子的心理建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價值感和成就感,不斷的給孩子注入心理營養和愛的能量,增強他的自信,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會有力量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在這一小節,賈容韜老師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將網癮的實質以及如何智慧的陪伴和引領孩子走出網癮,做了一個詳盡的描述,再一次的證明了“激烈尖銳解決不了的問題,和風細雨一定能夠解決;生硬說教達不到目的,循循善誘必然能夠達到。” 今天閱讀賈容韜老師的著作《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第五小節“信心創造奇跡》,看到這一題目時,我首先想到了一部電影《墊底辣妹》,在這部影片當中,女主人工滕沙耶加就讀于名古屋女子高中,是一個每日里濃妝艷抹,和朋友們昏天黑地地玩耍,對學習完全不上心,學習成績全年級倒數第一,在老師眼里是學渣和人渣,自我感覺很笨、自暴自棄的孩子。但是她的媽媽從來都沒有把她放棄,建議她去補習班突擊一下,在補習班遇上了她人生中第一個值得她信任和敬重的“大人”——坪田老師。 人的思想也是一種能量,可以影響到他人,進而產生結果。雖然已經高二的沙耶加經過測試只有小學四年級的知識水平,但是坪田老師還是敏銳地覺察到她的潛能。鼓勵她報考向往的大學,在這個過程當中沙耶加受到過很多來自學校老師和父親的打擊,但是,因為有了媽媽和坪田老師對她的信任、贊美、鼓勵和支持,讓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愛,讓她有了力量支撐自己鼓起勇氣,擦干淚水和汗水繼續奮進。最終,沙耶加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考上了名門學府——慶應大學。 當然這是影片故事,但藝術往往源于生活,這不,賈老師就創造了一個現實版的奇跡: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賈老師的兒子沉湎于網絡、全班排名倒數第一,參與打架,學校兩次提出勸退。賈老師痛下決心,關掉廠子,做起了陪讀父親。 那怕全世界都不相信孩子,我們也要相信孩子,只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當學校第二次提出讓孩子退學時,賈老師沒有自亂陣腳,而是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把對孩子堅定的信心傳遞給校方。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在賈老師的真誠感染下,在與校方的積極配合下,老師開始對孩子恢復了信心,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獲得老師的認同和關注,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從老師那里得到這些心理滿足后,他的學習積極性就高了,他的自信心也就提升了。時間花在哪里,哪里出成績,終于,賈老師的兒子爆出了冷門,一年后考上了“985工程”暨“211工程”系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武志紅老師在心理課上提出“權威期待的力量”,而賈老師所創造的奇跡,就是對“權威期待力量”的最好闡釋。 “家是孩子的心靈根據地,家是孩子的精神加油站,家也是孩子積蓄內心力量的港灣。”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孩子有多么的不優秀,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永遠要做那個給到孩子無條件接納、理解和支持的人。只有我們信任孩子,孩子才有力量;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孩子就能創造奇跡!作者:易讀教育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