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貧困與家庭主婦-《女性貧困》讀后感800字!
昨晚終于把《女性貧困》這本書看完了。我看書是真的慢,一章一章,第一遍快速閱讀,第二遍精讀劃出有感覺的句子把感想寫在電子筆記里加上評述,加上我還沒能夠養成定時閱讀的良好習慣,所以導致一本薄薄的書看了好久。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那些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或者求學期間學壞而導致流離失所的貧困婦女,而是那些即便深陷泥淖之中仍然拼命去與狗屁的日子奮斗的女士們。根據國情的不同,我沒有經歷過上高中的同時去兼職的日子,也沒有因為學費的高昂而讀不起書的日子。而在這本書中,那些因為單親或者遇人不淑而輟學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她們很多人在記者問到想要的夢想是什么的時候,說的居然是希望過上普通平凡的日子,有地方住、有熱飯吃、有覺可以睡、可以和朋友愉快地逛街。然而這些日子對于這些終日留連網吧或者廉價旅館,靠著擦邊球情色業的微薄收入過日子的女性來說,這些我們每天過著的、甚至已經要過膩的日子,是她們夢寐以求的生活。老天再次開了一個玩笑來嘲諷著世人。
最近某寶總裁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順道還激起了有關家庭主婦的合理性的爭論。一方認為家庭主婦是女性自我價值貶低的結果,一方認為家庭主婦是女性為了家庭而自然而然地奉獻。我覺得雙方都有道理。活了這么大了如果還只是認為事情永遠只有黑和白的話,實在愧對這些年吃掉的食物。問題的癥結不在于家庭主婦的定義,也不在于其存在性與合理性,更不在于個人選擇的正確性,而是在于我們到底有沒有允許這個社會中所有人去做自己所向往的事情,并且保障這種向往免于被人指摘,同時創建更合適的機制去維護所有人的選擇權利。
成不成為家庭主婦在于個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一個女孩子從小就夢想著做家庭主婦,我們要建立的機制是,她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她不會因這個決定而被嘲笑被貶低,同時機制要保證這個女孩子能得到應有的保障,也要幫助這個女孩子認清一個觀點—哪怕你很熱愛做家庭主婦,但是你也沒有權利去嘲笑甚至貶低那些不愿意做家庭主婦的其他女孩子。這種才叫公平,這樣才符合當年《新華字典》里面所說的“前途”二字的定義—我們各有各的路,但我們全都認為大家的前途很光明。
可惜的是,這種機制尚未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