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十二年》讀后感1000字日本與我國隔海相望,愛恨交織。但在二戰后日本能走出戰敗陰影,迅速崛起。其發展路徑及政治決策是我一直很好奇的點。本書雖然內容較為概括,許多問題未深入分析,但其中闡述的日本發展路徑與中國近代的發展如出一轍。甚至一些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事件也類似。為普通人掌握中國社會發展大趨勢提供一些思考。
日本從戰后開始,在美國的“協管”下從天皇權威走向政治體制“民主自由”。這里的“民主自由”我認為一方面是打著民主的旗號,實現多方利益體的相互制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予了日本民眾相對民主自由的權利。至少在執政黨和首相選舉中,民眾的“民主自由”還是有所體現的。但歸根到底,金字塔頂端的利益博弈方才是左右大局的主要參與者。由此反觀世界各個國家雖政治體制不同、政黨格局不一,但其中存在的博弈關系實則大同小異。
日本政黨體制有別于中國,從自民黨一黨獨大到后來多黨崛起(分裂出來的新黨派挺多,其實記住的沒幾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也在不斷演變。但書中有一句話我覺得感觸還挺深,書中說日本各政黨或第一大黨自民黨內部總是未曾停歇地彼此較勁,但當國家面臨困難時,各黨均能默契地放在芥蒂,以國為先,舍小利為大義。其實這一點應該也是日本在戰后二十年高速發展的原因吧。中國之所以發展迅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影子。
本書以不同時期首相的登臺與退場為脈絡進行闡述,在很大程度上讓讀者了解了日本政治、政黨及國家政策制定、執行的一些門門道道。歷屆首相的介紹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經歷過二戰的那幾屆“老狐貍”。吉田茂、岸信介、田中角榮、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他們的政治方針和氣魄格局感覺還是比后來日本的首相更具有政治家風范。所以領導人很重要,不但要有斡旋于國際勢力、本國利益集團之間的能力,還能在不被這些勢力過分左右下施行自己的政治方針,其實還是很不容易的。
日本的快速崛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主要的幾次經濟騰飛還是依賴于戰時特需經濟帶來的景氣,但再往后的經濟停滯不前就和改革決策不果斷、執行不連續有一定關系吧。中國的發展依賴戰時特需的因素幾乎不存在,所以往后的發展和崛起離不開國家、政黨和領導人一代接一代不偏不倚的政策指導和堅定的不移的改革。讀了這本書也有一個感慨就是為什么國家倡導堅持不斷深化改革。當然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到日本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如環境污染、房地產泡沫、日元快速升值、政治舞弊案等等不也是中國正在經歷的嗎?!以史為鑒正衣冠,我們的國家要想走得遠走得穩,還是要非常認真地吸取前邊的經驗教訓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