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石姓的起源_石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9 ![]() |
|||||
石姓的起源_石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石姓出自姬姓,為石碏之后裔。 據《元和姓纂》所記載,春秋時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有個孫子叫石碏,他是衛國的賢臣。其子石厚曾幫助公子州吁殺掉衛桓公,州吁自立為君。州吁上臺后,為了樹立威信,向外領頻用兵,搞得衛國上下怨聲載道。 后來,石碏設計將州吁和石厚兩人騙到陳國,并暗中給陳桓公寫了一封密信,派人事先送給陳桓公,歷數州吁、石厚的罪行,請陳侯把他們抓起來。所以,等州吁和石厚兩人到陳國后就被抓了起來。石碏將兩人處死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晉為國君,即衛宣公。 石碏在此次變故中表現得大智大勇,大義滅親之舉,為世人所稱道。石碏本是衛國的宗室,因封地在石邑,故人稱石碏。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封地為姓,即為石氏,奉石碏為石姓始祖。 石姓最早發源于當時的衛國之地(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帶)。秦漢以前,石姓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繁衍,同時有部分人徙居江南;魏晉南北朝時,昌盛為渤海、平原兩大郡望;唐初,有石姓人自河南固始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并落籍;五代十國,石姓在福建形成閩南望族;宋元以后,石姓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區;明初洪武年間,石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北、陜西、甘肅等地。如今,石姓分布以河南、山東、四川、遼寧等省為多。 石申:戰國時天文學家,他與甘德所測定的恒星紀錄有810多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有《甘石星經》。 石守信:開封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名將。陳橋兵變,輔佐趙匡胤稱帝,杯酒釋兵權后,僅留虛職。 石玉昆:號問竹主人,清代說唱藝人。演唱時自彈三弦自唱,其唱調稱為“石派書”。相傳小說《三俠五義》、《小五義》等均是別人根據他的唱本改寫而成。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的翼王。他有勇有謀,在太平天國前期的勝利進軍和奠都南京以及率軍西征中屢敗清軍。同治二年的夏天,進至越廳紫打地(今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南),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軍及士兵圍困,進退無路,陷于絕境。他冀圖“舍命以全三軍”,投入清營,后不僅部屬慘遭屠殺,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戰國時期楚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后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可惜它在宋代就失傳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中還保存一些片斷。從這些片斷摘錄中可以看出,甘德和石申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了五大行星出沒的規律;他們還記錄了800顆恒星的名字,測定了121顆恒星的方位。 《甘石星經》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恒星表大約早200年,后世許多天文學家在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時,都要用到《甘石星經》中的數據。因此,《甘石星經》在我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