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戎馬生涯》讀后感600字!
書里每次提到杜聿明將軍都是“含情脈脈”的感覺,基本上把對一個人富有美好情感的話都留給光亭了。從南天門第一次在月光下執手檢查陣地、緊緊握手作別,到中央軍校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從收到邀請信果斷降格到五軍,到昆侖關戰役相互扶持。從大擺筵席送別他升格轉任,到保薦他出任駐印軍軍長密談到深夜。從在南京機場“肢體接觸”說“私房話”,到幾個月后桂公北平探病時“握住他的手順勢坐在床邊”。桂公這種感情內斂的人,回憶錄里竟然能寫下“我與他分別雖只有三個月,卻彼此都有如隔三秋之感”這樣的句子。寫他們在東北時候的痛苦、糾結,寫光公生病時候的神情,幾十年過去感覺好像還在昨天一樣。可見他們之間的私人感情有多么的深厚了。可惜回憶錄只寫到49年,沒有寫他們后半生不因為身份的巨大差異而有絲毫改變的、甚至延續到杜聿明身后的情誼。
原來他們真的是長城抗戰才認識,三個月就發展成一生的摯友了。
鄭洞國將軍確實1939-1948這十年受與杜聿明的個人感情左右太深,特別是在他因為個關麟征不合離開第二師又不愿意去37軍之后。他的主要業績基本上都和杜聿明關系很大,最后去東北更是一大半出于私誼。關于他“投誠”的經過,他在60年代初的回憶文章中也說明他是真的沒有想主動投誠的,是下屬沒有拋棄他。只是“換衣服”“找槍準備自盡”這些情節在60年代文章里是沒有的。考慮到60年代的政治背景,他作為投誠人員是沒有必要黑自己的,所以我相信他說的基本上還是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