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成為智慧母親——讀《發現母親》有感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4 ![]() |
|||||
愿我們能成為智慧母親——讀《發現母親》有感: 加入幸福家庭讀書會,拿到王東華教授《發現母親》已有兩個月之久,放在床頭案上直到這個月才開始翻看其實踐本《好父母是學出來的》,最初是為了引導倆孩子晚上睡前讀書,所以每天做做樣子翻看,速度極慢,眼看到月底,這兩天集中來看,今天終于全部看完。 先說說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有些不太恰當的做法,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首先就是速度問題,剛開始太慢,一天讀三兩頁基本處于不走心的狀態,最后集中看時又看得太快,大有急功近利嫌疑,總之,速度把握不到位。其次是時間安排問題,剛開始只放在晚上睡前看,加上有時有晚自習回家十點多,經常間斷,后來看書速度加快了,主要安排在學校上班較清閑時,或者早上八點半之前,往往有湊數嫌疑。第三就是看書效果,我一直認為看完一本書后即使三兩句話也要做個讀后感,除了儀式感外,總覺得這樣做可以沉淀一下或者被自己吸收一些,書不在讀的多少,有收獲才好,但這本書看完后,總體感覺前面看書速度慢反倒效果好些,后面效果就不太好了。 我看書有看看劃劃的習慣,覺得走心的句子做個標記,但孩子爸爸特別反對這種做法,認為書應當愛惜之,現在正是孩子習慣養成最佳時機,想給他樹了榜樣,所以第一次嘗試看書時盡量不折頁,也不做記錄,很不適應。 下面切正題,來談幾點感受: 這本書寫了六個案例。我認為是針對分不同層次的孩子的,他們的家庭條件和所在地區也各有不同。 比如,第一則案例是“快樂媽媽讀書會”的發起人莊汝偉老師現身說法,就如何培養女兒在經歷高考失利等各種挫折后又走向成功的實踐。印象最深的是莊媽媽對孩子的走心教育,比如做為女強人的莊媽媽常常利用上下班接送孩子途中給女兒講故事、教算數等,再比如注意胎教和通過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與女兒共同成長等,都深深打動了我,我認為莊媽女兒代表了一部分普通孩子有失利到成功的典范。 莊媽媽的飯桌論壇和自行車文學對我觸動很深,莊媽本身是一位積極向上的母親,能在工作之余上夜校讀本科,這本身的學習精神就能言傳身教、現身說法,在高強度學習和工作之余,不失時機地跟孩子交流和“教育”孩子,這特別值得提倡。我見過很多媽媽和孩子在車子上一前一后,基本是媽媽前面專心騎車,孩子坐在后面東瞅西看,這錯失了多么寶貴的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更有像我一樣的母親,平時基本不接送孩子,現在想來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父母,在此決定接下來一周一定要抽出三到四次接送孩子,并在路上和孩子交流。 在《母親教育: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斯特娜自然教育法》,這則是一個早慧兒的典范,是位高學歷高情商媽媽,女兒維尼夫雷特在她的教育下,3歲就會寫詩歌散文,4歲時就能用世界語寫劇本,12歲出書。這個案例給我的總體感受是“高大上”,母親哈弗大學高材生太優秀,姑娘在很小時候就能接觸到世界級的教育大咖或作家或數學家,這樣的平臺,想不讓自己的孩子優秀似乎都難,所以結論是:優秀的孩子除了自身出色外,平臺和家庭氛圍太重要了。這種孩子本身就是奇跡,是普通母親和家庭無法到達的高度,但是其母親的教育方法卻特別吸引眼球,特別是一些教育觀點讓人心動不易。 讀斯特娜教育法中的案例,讓我堅定了讓孩子學鋼琴的做法。偉大的斯特娜媽媽,提倡音樂教育和詩歌教育,她認為孩子不一定成歌唱家但是必須懂得音樂,這樣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前段時間就孩子要不要繼續學鋼琴,我們家經歷了一次拉鋸戰,孩子爺爺奶奶認為孩子不是特別認真學,加上這個暑假該上一年級了,認為應該學一些文化課,特別是看見樓上比我家小幾個月的孩子能夠寫出(很多工整的字,更是著急地催促我要多教孩子寫字。而我則認為孩子的字遲早會寫,現在趁時間充裕,讓孩子多接觸一樣樂器,并長期堅持下來,這能讓孩子將來苦悶的時候或者高興時,有所釋放的方式,所以選擇鋼琴,再說孩子也比較愛好它。讀到這篇案例更堅定了決心。當然孩子爺爺奶奶還是開明的,見我不為所動并沒有強求什么。 斯特娜媽媽還強調,母親教育對母親提出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要注意儀表,這一點尤其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我和很多同齡媽媽交流時,都認為帶孩子就應著裝一些寬松和休閑版的服飾,我自己更是喜歡休閑和運動服飾,我甚至很少在孩子跟前穿高跟鞋,每每在周末帶孩子時都是以最邋遢的形象出場,現在看來很有必要改變了。 斯特娜媽媽還提出要重視孩子和大自然的接觸。我自己本人愛好很廣,尤其喜歡戶外運動,可是卻很少帶孩子參加戶外,這個周末我和組里小同事們一起帶著孩子騎著電動車去戶外賞花瘋跑,看著他們滿世界撒歡的樣子,頓時覺得開心極了,感謝遇見《發現母親》,感謝分享這么好的案例,讓我能學著做好母親的樣子。 此外,斯特娜媽媽還特別重視孩子的體育運動。這個早慧英才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長跑和參加各種體育和體格訓練,這深深觸動了我。我家琛寶是個喜靜不好動的孩子,能玩積木拼圖幾個小時不會顯累和煩,沒有玩伴時,引導到位,自己能反復翻看百十來頁的故事書,完全沉迷其中,當然這都不是我所期望看到的樣子,早在娘胎里時,我和孩子的爸爸就商量如果是男孩一定要讓他學跆拳道,因為看到電視里跆拳道運動員“嘿哈!嘿哈!”的樣子特別威武,孩子的爸爸更是在他一歲半時就給他買來一整套滑旱冰的裝備,在三歲時,我們又在網上淘來籃球……可惜事與愿違,這孩子對體育并不感冒。我想接下來就是首先多看體育頻道,并引導他,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項目的活動了,希望我們能有耐心堅持下去。 二、我特別遺憾沒有早一點看到這本書,但也特別幸運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遇到,并最先讀完實踐本,我將反復翻看并效仿其中最有價值的做法拿來所用。 在《圈養放養:從“偽娘現象”到“拯救男孩”》這則案例中,收獲頗深的是以下幾點:首先是早期教育從識字開始,這一點我有深刻體會,大孩從兩歲多開始讀兒歌到繪本,時值今日讀一些科普類書籍,孩子大部分字已經認識并能發音正確。我曾經跟一個小學老師交流,說小孩子不會答題,考試得不了高分,很多時候是讀不懂題意,這與他們的識字量和閱讀量有關。 第二點印象深刻的是家長要經常與老師溝通、交流。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初中高中,這對父母經常與老師保持特別緊密地聯系,這對于了解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尤為重要。小時候孩子愿意跟父母親近,大一點有自己的獨立意識,特別進入青春期孩子很多時候更愿意跟同學或者老師成為更親密無間的朋友,對家長則保持著距離,這一點在妹妹上學期間甚至今天反應都特別明顯。家校聯系,這是更好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必要條件,這一點一定要銘記在心里。 第三點就是這對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朋友關系。他們提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觀點,盡管是代表國人長久以來的人生觀,并不新穎,但是,我想作為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間的友誼培養,這一點毋庸置疑。記得有次和老師一起吃飯,席間他談到,孩子小時候的朋友不叫朋友,叫“玩伴”,當孩子大了,讀了初中高中,適當引導并在學習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這一點對我觸動很深,這和我之前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完全相悖,不過在看完這則案例時,還是找到了很好的例證。我想不管老師也好,這么成功案例也好,甚至是我自己平凡的人生經歷,“朋友”這兩個字,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分量。 三、本書第四則案例《效能父母:蔡笑晚的教子秘笈》,讓我第一次看到“職業父親”一詞。 前段時間拜讀特級教師李東海老師的爆文《告天下父母》中提到:關于怎樣教育孩子,我們的多數家長沒有受過任何“職業訓練”,完全是“無證上崗”,而一旦上崗,我們卻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做父母了。捫心自問,我們獲得了做父母的“執照”了嗎? 李老師的叩問像鞭子一樣一下子打到了痛處。看完蔡笑晚育子的成功案例后似乎又找到了答案,年輕一代的父母在房子、車子、票子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基本忽略了孩子,無證上崗和無照駕駛的人不計其數,蔡老師一生培養出三個博士,孩子不是美國頂級大學就是哈弗驕子。在取得驚人成就背后,離不開其用心、苦心和專心。 首先,他自己有驚人的自學成才的能力和經驗,這些都為后來孩子們的成功積蓄力量。蔡爸爸年輕時受到迫害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后來又自學完高中和大學知識,并對物理學“情有獨鐘”,我自己畢業一所稀飯大學,天資愚鈍,這樣的自學能力讓我“望洋興嘆”!但把這一點寫出來,是希望無意間讀到的年輕孩子們或者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力所能及地提高一下自己的自學能力,這將惠及后代,并受益無窮。 蔡爸育子秘笈中有一個值得提倡的就是,讓孩子從小樹立偉大的目標和遠大的志向,這一點對于落后山區的孩子們尤為重要。大山深處的孩子,首先的志向可能就是解決溫飽,從來不想北大清華,更別說劍橋哈弗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夢。蔡爸爸自己從小就有遠大志向,盡管最終沒有得志,但這棵理想的種子一直埋在心底,在子女身上生根發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兒。我兒子在小時候天天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長大了要當警察”,孩子奶奶說孩子志向太小,要上清華北大,我聽著奶孫倆對話,覺得孩子奶奶的說法不敢茍同,看完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燕雀之志可笑。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何為理想,但如果一直強化并加以引導,沒有什么理想是實現不了的。 蔡爸的過人之處還有,非常注重對孩子氣概的培養。在文革受迫害的那個年代,蔡爸仍可以帶孩子們在逃亡流浪途中來欣賞祖國大好河山,講偉大人物故事,并在實踐中熏陶孩子的氣概,這是很多現在父母親做不到的事。 在當下快餐經濟和思想影響下,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年輕父母本身就是“啃老”一族,有了孩子更是理所應當的把孩子丟給老人,高興時抱抱,煩惱時更是不多看一眼孩子,讓孩子在孩童時有了一對“假父母”。而蔡爸卻把教育孩子當成一生奮斗的事業,提出“職業父親”、“職業母親”這樣的概念。這值得我們初為父母的人去反思和學習。 四、“母親”是我們每一個女性朋友最好的名片,“媽媽”更是這世間最美的稱謂。《發現母親》一書中,把母親在家庭教育的主動性和權威性以及影響力,簡述的非常詳盡并見解獨到。但是成功的案例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第一,這些父母都特別專注孩子的早期教育。早到胚胎剛在子宮著床之際便開始胎教。胎教方式不等,有通過音樂胎教、有通過詩詞胎教,還有早在孩子出生幾個月便開始通過各種方法叫其辨別音律和數字的。但都有一個觀點就是讓孩子懂音樂、通詩詞。 第二,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本實踐本里分享了六個案例,包括最后一則是專門講到國外分娩的一些事例,這無一例外首先家庭第一關系——夫妻關系和諧,其次親子關系和諧,讓孩子時刻能感受到愛、自由和包容,我想這就是所謂家庭能給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并發現世界可愛之處的安全感吧。 第三,重視孩子目標和志向的確立。古語說,“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取法其下,則法不得也。”就是在強調目標和志向的重要性,當然我們現在對目標的概念還是處于一種模糊不清的認識,但我想要真正實現目標和夢想,首先要讓目標具體化,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也應該是目標和口號最大的差別所在。 第四,他們都特別重視逆商和情商的培養。人的成長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氣概這四個方面構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決定了成敗,書中也強調氣概,個人認為這里的氣概就是心態,一個人沒有好的心態和包容心是很難成大事的。所以,如果說情商決定你的人緣和平臺好壞,那么逆商則是你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后能否再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決心。忽想起在朱軍主持的《信.中國》里看到,“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回國之前在受到美國軟禁和迫害的重壓下,仍心系祖國,并為回國做出種種嘗試和努力,這是多少人當代人所缺乏的斗志和家國情懷。 第五,特別重視孩子全面發展。學習好的孩子,基本沒有弱差學科,這離不開早起父母正確的引導。我本人偏科嚴重,深知作為學生有弱勢學科的痛苦。斯特娜媽媽和莊媽媽,他們跟我們很多人一樣都面對孩子偏科問題。她們的姑娘和大多數孩子一樣都缺乏對數學的敏感性,這里我特別贊成他們的是偉大的母親往往能夠很及時的引導并糾正。數學差,不是沒有學習數學的能力,而是缺乏合適的引導和強化,并對數學概念沒有正確理解。 第六,幾個家庭都特別重視對孩子完整人格和人品的培養。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好的人格,是所有品質中最重要的一點。父母的人品尤其是母親的人品決定了孩子的將來的人品,所以,母親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陽光、正直、大氣、豁達的形象對孩子無疑是最好的榜樣。言傳勝于身教,父母的為人處世之道當然會影響孩子一生。 第七,好父母都是能及時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的。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我覺得一對父母最大的成功是教會孩子學習的能力,俗話說:“授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幾個家庭父母共同的特點就是自身不斷學習的經歷和取得成功的經驗。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是比較平凡的父母,但是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不斷學習一些好的經驗,讀一些書擴大自己的視野,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氣質,至少我們應該不會教育出特別差的孩子。 每天睜開眼睛,領略四季的變化,我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感激。感謝我的父母,讓我作為一個女兒存在這個世界,感謝我的一雙兒女讓我有幸成為母親存在這個世界,感謝自己有緣接觸到母親教育。更感恩王東華教授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出的《發現母親》,感恩暢占亭會長創辦了幸福家庭讀書會惠及千萬家庭,感恩孫五聽老師奔走呼喚執著的推動母親教育。我一定要讀懂《發現母親》,認識孩子,做一個智慧的母親。(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嵩縣第一高中教師 李蕾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