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孩子是個哲學家》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4/4 ![]() |
|||||
《孩子是個哲學家》讀后感2000字: 讀皮耶羅·費魯奇的《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可以說是一場對生命的發(fā)現(xiàn)之旅,你會跟隨作者的思路回憶,覺察和反思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究竟是我們在引領孩子,還是孩子在引領我們?那些曾經(jīng)讓我們忽視甚至令我們煩躁、抓狂的親子經(jīng)歷,卻恰恰是我們從孩子身上能學到的“生活藝術”。 本書的主導思想和精華內(nèi)容已經(jīng)在文末的《譯后記》中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總結和概括,在此我就不再贅述,只將個人的一些粗淺感悟做一簡單闡述: 一、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和深層次原因,而非威逼利誘 “關注”篇,最打動我的是當埃米利奧抗拒洗頭時,作者表現(xiàn)出的關注和耐心,“勸說、吼叫、解釋、威脅、預言”這恐怕是我們大多數(shù)父母面對孩子“不聽話”時使用的手段,而作者能看到孩子的恐懼情緒,消除孩子的擔心,順利地解決問題。 讓生活變得簡單的方法就是直達事物的核心。 二、家庭系統(tǒng)里面除了夫妻系統(tǒng)、孩子系統(tǒng)還包括氛圍系統(tǒng) 在“一切在于你”篇,作者寫到“孩子能夠清晰直接地感受到我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隱秘情緒,并能比我們更深、更敏感地把這些情緒表現(xiàn)出來!币粚Ψ蚱藜幢悴划斨⒆拥拿鏍幊,但那種爭吵后不和諧的氣氛會籠罩在家庭的空氣當中,孩子會感知到父母的不和諧,從而讓他心神不寧。 三、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美與丑,善與惡 “真相”篇,作者通過與埃米利奧“你活該”的互動告訴我們,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的行為照見我們身上存在的模式,以及成長經(jīng)歷和曾經(jīng)的傷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行為處事、“三觀”等評價體系,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影響并內(nèi)化成了孩子的行為模式。 記得有一天,朋友送來兩瓶辣醬,在我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瓶的那一刻,兒子的態(tài)度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我平時對待他的一面。 四、什么是愛?愛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每個孩子在幼兒階段都會對世界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和探索,會問你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用心捕捉孩子每一個好奇的問題并予正確對待?作者不僅能在混亂糟糕的情況下仍然能對孩子保持一份耐心,滿足他的好奇并欣賞他的這份好奇,而且將埃米利奧的問題分門別類地做了歸納,”智慧篇“同樣告訴我們,什么是愛?愛就是等待和耐心的陪伴。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事物,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而作者卻能從多維度看待孩子的行為,認同和鼓勵孩子的奇思妙想。 五、對別人和世界永遠要有孩子一般的天真 當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世界是純凈和明媚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外部評價的影響和環(huán)境的要求,讓我們逐步遠離了”真我“,為了迎合[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事物,我們變得世俗、精于謀劃,我們越來越脫離真實的感受,越來越用頭腦思考和對待世界,”真我“一點一點被壓抑甚至丟失,我們已經(jīng)太過于經(jīng)驗主義,太過于相信自己的頭腦判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習慣于做一些結果預測。而不管是羅杰斯的”自我實現(xiàn)“,還是武志紅老師的”成為自己“,都在告訴我們要傾聽自己的內(nèi)心,尊重自己身體的感覺,感受當下的每一個時刻。 ”自己“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成長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成為自己,即回到孩子的天真和純粹。 六、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陪伴效率 “我們生命中的人比任何興趣或活動都重要得多。”這是“伴侶”篇中對我觸動最大的一句話,回首這兩年來,我疲于應付各種考試和學習,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都用來了學習,忽略了對兒子的陪伴。有一天,兒子很委屈地對我說:“媽媽,你現(xiàn)在都不陪我玩,有時候和你說話你都不理我。”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學習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學習不正是為了更好的成長從而引領孩子嗎?那如若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豈不是本末倒置? 很多家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工薪階層的我們,一方面要面臨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一方面要應付社交、升遷等頭疼事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誠然,這是客觀事實,因為我們首先得要生存,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在陪伴孩子的有限時間內(nèi)提高陪伴質量,全然的處在那個和孩子在一起的當下。 七、耐心是更有效率的愛的方式 此書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耐心”篇,為什么我們在孩子的嬰幼兒階段可以給予他耐心和等待,長大了卻不能呢?我們不會因為他在3個月不會翻身、6個月不會坐,1歲不會走路而訓斥打罵他,卻會因為他寫錯幾個字,做錯幾道題而大發(fā)雷霆,我們嫌棄他穿衣服不夠利索,寫作業(yè)比較磨蹭,可是我們忘了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內(nèi)在生長規(guī)律和成長節(jié)奏,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孩子。作者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匆忙不屬于孩子自身的成長方式,我們必須丟掉所有的不耐煩,尊重他的成長節(jié)奏。 核桃種子永遠長不出蘋果,只會結出核桃,我們必須認清和尊重孩子的內(nèi)在發(fā)展秩序,鼓勵和支持他成長為他本該成為的樣子。 在這場陪伴孩子的生命旅程中,孩子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鏡子,我們既能從孩子身上學到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又能從孩子身上看到人性的美好和自身的弱點,孩子便是我們靈魂成長的終極導師。作者:梁變云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