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23 ![]() |
|||||
《世界是平的》讀后感2000字: 在偶然的機會就遇到這本《世界是平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快速瀏覽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在中美貿易摩擦拉扯和抻拽的時候,和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一起站在2008年的當口,用過去的視角審視10年后的世界,也是一種甜蜜的回歸,也是對預見的無比自信和自豪。 托馬斯·弗里德曼是《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對信息渠道的絕對掌控和局勢變化的領悟都有獨到見解,敏銳的嗅覺,不同的視覺,高屋建瓴的歸納。地球是圓的,可世界是不是圓的不得而知,當看到書的標題就產生了好奇,一走進書本,就像被旅行者牽引,隨著所見所聞帶入,純粹跟隨弗里德曼先生的步伐游歷四方,見證滄桑變遷,體會世界巨變帶來的陣痛,感悟人類歷史發展的厚重,梳理世界發展的脈絡,從而找到我們的落腳點。 一、世界是平的,國家之間的地緣政治錯綜復雜。 大明王朝年間,鄭和下西洋之前,地處歐亞大陸最東端的華夏文明基本是封閉自大的存在,一則源于地理位置,西北方向被重重大山和高峰環繞,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加之從秦代以來歷朝歷代修筑和完整長城,東南沿海可以說是天水一方,沒有蒸汽機和指南針,海洋對人類是不可逾越的溝壑。鄭和帶著天朝的恩威環游四方,是華夏文明的第一次遠洋。半個世紀之后,意大利人哥倫布才開始了他的劃時代意義的航行,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自此,人類進入了航海時代,也就是所謂的地緣隔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本書對這個階段論述為全球化的1.0時代,也就是航海時代,讓地球上的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和人類互相知曉,天外有天。21世紀到來,也就是2000年以后,電話和計算機網絡興起,全球化進入第二階段,國家層面的地緣政治過渡到更細化的企業層面。 自由資本主義和全球貿易的推動,工業革命的助推,科技革命的深化和發展,讓全球化的腳步越來越急,縱觀人類歷史,就是在1500年之后的500多年的歷史階段,人類的發展突飛猛進,從農業時代過渡到了工業時代,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從孤立的小島融合成全球一體化。本書把這種形態稱之為平坦的世界,人類世界就好像一張平面的網絡一樣,大陸與大陸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謂分久必合。 但隨著全球化的日趨成熟,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地緣政治的復雜性愈發激烈,一戰和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浩劫,重創了人類文明的延續,一些文明埋葬在灰飛煙滅里,一些文明逼迫改弦更張,雖然有些文明在風雨飄搖中保留了下來,但也沒有獨善其身。二戰之后的70余年之中,全球都是在美國主導的體系下構建和平,謀求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的叢林法則,就是我們要遵守的準則,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足夠強大,才會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屹立不倒。 二、世界是平的,企業之間的競合關系唇齒相依。 如果說全球化1.0還粗放的停留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較量的話,那全球化2.0就是精準到企業之間的競合關系中,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帶來的后果,生產力的大幅提高,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物質需求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不斷沖擊,企業之間在分工的領域和生態鏈的各個環節,有所協作,有所競爭,有所區別。諸如2000年之后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以歐美、日本為代表的先進經濟體把外包和低下產能轉移到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新型經濟體只負擔高附加值和高價值產業,形成了第一世界國家賣標準,第二世界國家賣服務,第三世界國家賣勞力的局面。 每一個在產業生態鏈上的企業,都扮演著全球化的一個角色,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企業競合關系逐步升級,落后的產能被淘汰,人口密集型產業減少,人工在工業和科技事務中的作用不斷的下降,過去第三世界國家的優勢逐步淪為劣勢,這就是目前我們“芯痛”困境的一個縮影。 全球化3.0時代,企業的生存壓力繼續加大,企業的發展之路更為艱巨,在平坦的世界里,我們的企業既要面向內部改革,又要面向外部開放,與全球的企業一起締結在工業生態鏈,就需要我們掌握核心技術,占據生態鏈的優勢地位,享有產業域的話語權。這是一個偉大的課題,書中從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研,戰略布局等層面表示了對美國的憂慮,不得不發人深思。 三、世界是平的,個人之間的分工合作日漸精細。 世界是平坦的,人類是平凡的,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蕓蕓眾生中的一粒塵埃,每一個體的命運都由歷程的進程所注定。不可否認,歷程的進程深刻的影響著一代人或者幾代人,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沒有一個人能扭轉乾坤,傲然林立,只有那些把握住時代脈搏的人,順應歷史的進程,加之個人的努力,盡人事,聽天命,完成人定勝天的偉大壯舉。 也許我們70后、80后甚至90后,在日趨平坦的世界里還可以在一畝三分地的舒適區,現實安穩,而未來的20年后,我們的下一代人,面對全球化水平更高,世界融合更為緊密,社會分工更加精細,生活節奏更加快捷,也許需要的不是一技之長,一專多能,而是對潮流和趨勢的感知,并在紛繁多變的時代里拼搏的能力。未來多難,唯有努力,亙古不變的是勤能補拙。 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平的,未來會越來越平坦,沒有障眼,也沒有阻隔,彼此相生而相殺,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有限,時空有限,叢林法則永遠在昭示著它深遠的意義。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壞的時代。看似緊密,卻也渙散,看似多助,卻也孤立,看似繁榮,卻也寂寥,世界離我們很遠,但也很相近,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或者是個人,只有秉承開放包容,自立自強,方可在平坦的世界里走一遭,天塹變通途。作者:樊應平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