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大學》讀后感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4/10 ![]() |
|||||
《大學》讀后感500字: 文孟繁偉。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僅從文本內容看似乎和《大學》前幾章所講的內容沒有聯系。聽訟,是審理案子的意思,審理案子與大人的學習又有什么關系? 剛開始讀了幾遍原文總是不能理解這段文本的意思,后來發現是沒有聯系前文進行讀的原因。數次讀后才明白要想理清這章內容就必須抓住“本”這個關鍵字。聯系開篇第一章中的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再讀本章“大畏民志,此為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本兔靼琢诉@章的意思了。還要注意“知本”與“知之至”的關系!爸痢敝械闹堑竭_的意思!按笪访裰,此為知本”是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現象的背后都有本質,現象與本質就是“本與末”的關系。讀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學的內容,即“明德”,再結合小學的內容即“做事”,就會明白這章文本的意義了。簡單說格物的實質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學中的“事”,“德”就是大學中講的“本”。再讀“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就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了,審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讓類似案件再次發生。聽訟是“末”而必也使無訟才是“本”。 讀經典要反復的琢磨,仔細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內容。每一段話或者說每一個字都要聯系全文進行讀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義,千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這樣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內容。 不同版本該部分的內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后一句(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有的版本沒有最后一句,我個人認為有最后一句閱讀起來可能更為通暢一些。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