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教練1959年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我國選手容國團獲得了男子單打決賽權,他的對手是匈牙利老將西多。
俗話說:“冤家路窄。”當時在世界上所有的乒乓球運動員中,容國團最打怵的就是這位西多。以往兩人曾數次交手,容國團一次也沒贏過,就在前些天的團體賽上,容國團又以0∶2敗給了他。所以,還沒等上陣,容國團就先怯了三分。
以這種心理狀態登場,肯定兇多吉少。面對這種情況,乒乓球隊的領導果斷地決定:容國團進行決賽時,由運動員楊瑞華當場外指導(當時乒乓球隊的教練是傅其芳)。原來,楊瑞華和容國團相反,和西多的幾次對陣從來未輸過。就在前幾天的團體賽上,又剛剛以2∶0戰勝了西多。所以,有楊瑞華在場外一坐,容國團的心里就踏實多了。
比賽形勢果然如我方所料,西多雖然勝了第一局,但中間休息換場地時,他突然發現向容國團面授機宜的不是傅其芳,而是自己的克星楊瑞華時,心里頓時發了毛。自己的教練說了些什么,他一概沒聽進去,眼睛緊緊地盯著楊瑞華,看他對容國團做什么手勢……
兩人再次上陣,形勢急轉直下,西多憂心忡忡,亂了陣腳;而容國團則士氣大振,越打越勇,終于連勝3局,以3∶1戰勝了西多,為祖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這場決賽與其說是一場實力戰,不如說是一場心理戰。中國隊抓住了西多對楊瑞華的恐懼心理,對他展開了心理攻勢。那么,西多的對手是容國團,不是楊瑞華,他為什么會在比賽中心理失衡,情緒不穩呢?這就是“潛意識”在作怪,西多屢次敗于楊瑞華,對楊本能地有一種否定性的情緒體驗。這種實際上起作用的刺激,在他不知不覺的、沒有意識到的、也控制不住的時候就使他產生了恐懼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