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抹去的記憶一段并非壯烈悲愴的往事,幾十年已往了,但在影象中卻不曾抹去。1945年深秋的北平,日本宣布投降已幾個月了,曾經是占領國百姓的日本僑民被聚集在西直門外的一片樹林(wood)里,等候遣送返國。事先我在北平讀高中,有一日和幾位同學結伴參觀了那個營地。說實話,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想看一看當年趾高氣揚的日本人戰敗過后的慘相,一吐被蹂躪8年的胸中悶氣。日僑聚集的營地在與植物園相隔一條馬路的樹林里(現在公共汽車始發站一帶)。搭了許多褪了色的軍用帳篷,一家一戶,多數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有的在晾曬衣被,有的在煤爐上做飯,偶爾和我們目光相遇,很快就閃開了。整個營地幽靜得令人沉悶,伴伴伴隨著蕭瑟的秋風,我們這些參觀者也感到了寒意。當我們正在穿行時,發現在一塊草地上,十幾個日本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圍著一位中年婦女讀“假名”(日文字母)。只見那位婦女手上舉起一張張紙片,孩子們齊聲“啊、依、喔……”地讀著。相隔不遠,又看到一些稍大一點的孩子聽老師講算術,用的是一塊舊木板,掛在樹干上,權當黑板。參觀返來的路上,我們幾個同學很少說話,似乎都會在沉思。幾天以后,一家晚報記者宣布了一篇通訊,報道日本僑民在等候遣返時的生活。他介紹說,日僑聚集過后很快就把孩子們組織起來上課了,教員是僑民中自愿服務的。在這篇報道中,記者在評論戰敗、投降和身處異國等候遣返的日子里,日本僑民仍然不忘下一代的教育,他用了一句事先我不十分理解的話作為文章的結尾:可怕的民族!許多年已往了。每當我回憶起當年日本孩子上課的情景,總是浮想聯翩。說不定在明天日本聞名的專家學者、政經要人中,就有曾經在西直門外林中草地上課的孩子。有些人知道1945年北平深秋時日本僑民的處境,可誰能知道日僑返國過后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日子。然而,他們事先在孩子問題上做出了令人震撼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