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一個孝女的自述: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9 ![]() |
|||||
一個孝女的自述:事親以得歡心為本『親情文章』她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孝女,在街坊鄰居中口碑極好。前年她那癱瘓了兩年的老母親去世,她獨立操辦后事,把喪事辦得簡樸而又大方。大家議論說,老太太多虧有這個孝順女兒,才得以善終;她養的那個多年不上門的兒子,近在咫尺卻連面也不閃一下,老太太養他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初春時節,我來到她所在的渭河之濱小區采訪,提起這位孝女,街坊鄰居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原來,老太太年輕時沒有生育,三十多歲時從丈夫的弟弟那里過繼了一個兒子,愛如掌上明珠,供他上完中學,又讓他接了自己的班,當了一個頗有名氣企業的工人,以后娶妻生子,日子過得舒舒坦坦的。這個孝女原來是一個棄兒,是老太太從家門前撿來的。老太太說,撿來了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帶著養吧,養活了是她的福氣,養不活就算沒她這一宗。 盡管家境困難,這個女兒還是跟著哥哥長大了,在一個不景氣的單位當了一名播音員,以低微的工資勉強度日。后來,父親去世,只留下老太太一個人,身患多種疾病,生活難以自理。女兒撇下丈夫孩子搬來和母親同住,端湯送藥,侍奉左右。可母親那個養子,可能看母親成了負擔,卻來得越來越少,以至再不上門。老太太在和街坊們談起她的一兒一女時,常常嘆氣地說:“真是像讀書人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呀!” 接著,我帶著諸多疑問走訪了這位孝女。她雖然只有四十余歲,歲月的風霜卻在她的額頭上刻上了太多的皺紋,只是透過她那秀美的雙目和細膩的皮膚,才可以想象出她年輕時的俏麗形象。 對她的哥哥,她不愿多說,只說哥哥在一個企業當上了中層,收入不錯,生活很好,一個侄子也已經工作。我說:“那你就說說你的母親,說說你這個孝女這些年是怎樣走過來的吧。” 她說,我是母親撿來的,這個我從小就知道。母親能養我,又把我養大,我挺感恩的。所以,我從小就記住一點,遇事不能讓母親生氣,要讓母親高興。母親愛哥哥,她常說,女孩遲早要出嫁,我老了還得靠你哥哥。當時我也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在家里,吃的、玩的,母親全敬著哥哥,哥哥吃剩下的、不愛玩的,才輪上我。我也就順著母親,和母親一起哄哥哥高興,哥哥高興了,母親也就高興了。我雖然受了點委屈,但看到母親高興,我就覺得自己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心里也就高興了。所以,母親寵哥哥,我并不嫉妒,母親愛哥哥,我也愛哥哥。 母親不是一個細心的人,有時把我放在那里,幾個小時不管不問。我想,母親大概是有事才這樣做的,我就自己玩,盡量不去打攪母親。這樣母親高興,說我好養,這也恰恰鍛煉了我的自立能力。 我問:“你不是老太太的養女么,為什么人家都說,你的長相、脾性同她那么像,干凈利索,如出一轍?” 她笑笑說:“神似唄!母親愛干凈,家里雖窮,衣服總是干干凈凈的,飯桌、廚案總是一塵不染。我小時也邋遢過,可總挨母親的罵,為不讓母親生氣,我也就養成了愛干凈的習慣。有人說我是潔癖,潔癖就潔癖,干凈有什么不好,母親高興,我也高興,別人看了不是也高興嗎!” 我問:“你飯做得那么好,跟誰學的?我可聽說老太太飯做的可是不怎么樣啊!” 她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母親雖是婦道人家,卻不屑于家庭瑣事,總愛關心外邊的大事,家里做飯的事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從小就進廚房學炒菜,炒著嘗著,既學會了嘗味道,又摸索了廚藝,一個‘小廚師’和一個‘美食家’就是這樣造就出來了。人常說‘懶婆娘使出勤快娃’,我這個會做飯的女兒恰恰是不會做飯的老太太教出來的。人間的事就是這樣出人意外。” 我問:“我看你這個人,文化不高,品位卻不低,也是跟母親學的嗎?” 她說:“文化不高,初中畢業就輟學了,原因是家窮。母親也是文化不高,可卻是一個剛強的人。她生長在城市,從小愛美,又酷愛旅游,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愛逛。尤其是到中老年時,經常用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錢出去旅游,國內有名的風景點,她去過的不少。出外多了,見識廣了,說話做事,待人接物,頗為大氣。我層次不高,但跟她學了點,有品位算不上,可以說不太俗氣吧!” 我問:“你的生活環境并不太好,可我覺得你是我接觸的人中,人格品位最完美的,這中間有什么成長的訣竅嗎?” 她說:“‘茅草窩里出鳳凰’。我不是鳳凰,卻是從茅草窩里成長出來的。母親生前有一段頗具意味的話,大意是:我家門前有一段小路,路邊的小草被人踩羊吃,長的猥瑣不堪。后來美化市容,小路的兩端被堵死了,有人將小路上的土翻虛了,路上的小草竟像雨后春荀一樣生長起來,反比別的地方還高出了許多。她說:‘這就是家貧出孝子,患難出英雄啊!’當然,環境只是一個人成長的外部條件,關鍵還是靠自己,自己要有毅力,把艱苦環境變成磨刀石,把自己磨練得更明亮、更鋒利。” 我問:“你哥哥離開之后,你獨立奉養老人,吃了不少苦,你恨你哥嗎?” 她說:“人生在世,都在選擇自己的路,哥哥要走,我也難以勉強。不過我還是希望他生活的好,希望侄子好,將來能孝敬我哥。我想母親要是活著,也會這樣說的。奉養老人我確實吃了不少苦,當母親長期臥病在床時,我一個人端湯送藥,擦屎洗尿,有時還得從樓上背上背下,是夠艱難的,但也享受到樂趣,老年的母親對我慈愛有加,每看到母親那慈愛的眼光,我都感到一種幸福,感到我吃這種苦值得。我愛自己的母親,盡管她文化不高,盡管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可是她養育了我的生命,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傳授給了我勤勞善良的品質,她是我的根。獨立奉養老人是上天賜給我的一個機遇,一個讓我報恩的機遇啊!” 我問:“你是被街坊鄰居譽為孝女的,你對孝是怎么理解的?” 她說:“記得上中學時,老師給我們說過曾國藩的一句話:‘事親以得歡心為本’。意思是伺奉老人要以讓老人高興為根本。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孝敬老人目的不就是讓老人愉快幸福么!我過去所做的一切,就是本著這個目的來的。我們都會老的,老人所祈求的,也就是高高興興的度晚年吧!” 三個小時的采訪時間很快過去了,我覺得意猶未盡。這位孝女的話,句句都含有深刻的哲理,多次讓我陷入沉思之中。人常說,家貧出孝子,這自然是不錯的;我想,還應該加一句,溺愛出庸材。她的哥哥,不就是老太太溺愛的結果嗎!這位孝女是一位悟性很強的女子,她知道感恩,學會感恩,在并不順暢的環境中,磨練自己,使自己成長為一個人格完美的人,受到了社會的尊重。她的經歷,啟人遐思,發人深省啊! 采訪結束時,我問:“正月十五就到了,你們有給老人墳上掛燈的習俗嗎?”她說:“每逢正月十五、清明、十一,或母親的生日、忌日,我都要攜女上墳,以慰先母之靈。今年元宵節,我要加班,恐怕上不了啦,只好默默念悼她老人家了。”我說:“說來也巧,你母親和我家親人的墳在同一個地方,那一天我代你給老太太墳上掛上兩個紅燈籠,插上了一束鮮花好嗎?”她笑笑說:“那就謝謝了!”(文/方舟)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