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明志掠影之劉昂星傳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9/18 ![]() |
|||||
明志掠影之劉昂星傳劉昂星,字瓊界,河南開封人,崇禎十四年舉進士,時年二十一,事先是,李逆猖獗,豫內饑民四起,官軍窮于末路,舉家避亂于衡州,依族叔清。 十六年,張獻忠掠寇湖南,八月,長沙陷,衡州驚潰,昂星自散家財集募鄉勇抗之,十七日,敗于衡陽遠郊,迫降獻忠,受封養子李定國賬下左將軍,昂星以忠勇得識,以文采淵博而著于一方,晉王素愛之。 時恰逢壬戌之秋,秋雨夜初寒,昂星與友人徒步望廬山,于廟中見一紅衣女子,煢煢孑立,眉黛青山,雙瞳剪水,女子曰,“小女年方二八,閨名超兒,家住姑蘇宛居,自謂先世遭人迫害,冥府燕王逼婚未成,故不得轉世投胎,聞之,大驚曰,“吾聞天庭素敬人矣,今且世亂之,而鬼道亦亂。”歲給以冥錢而厚葬,預報知遇之恩,未納,友人詩贊曰 姑蘇古冢初重逢,紅衣紙傘陰陽間。 我家靈媒初嫁女,春風三月可招魂。 未今昔得古時人,素娥憐玉不逢時。 你我本是舊相識,生死畫作秋葉樹。 十七年,獻忠寇蜀,蜀中哀怨燎原,昂星屢諫之,不納,嘗謂市集曰,夫子以信立國,以愛民為本,上竊不可以私欲而廢人倫之綱常也,體恤愛民,廣施仁政, 此立國之本也。 獻忠聞之大怒,欲令左右斬之,幸得晉王力勸以保全,昂星私謂親友曰,死天下事亦,成天下事難也,大西猖逆,吾等性命,朝不可保昔,可當另尋別路。 隆武三年,思文天子遇難于亂軍中,存亡未著。 永歷五年,孫可望遣兵脅上居興隆,昂星得重扶明室之機,六年,劉文秀復成都,李定國大破清兵于嚴關,遂復桂林,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以功論賞,昂星謂其首也,每遇作戰,或沖鋒在前,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永歷十四年,上在云南,清兵自平越入取靖州,定國之師潰,十五年,昆明陷落,朝臣多主遷于四川,桂王亦同此一議,而馬吉翔力破群議,夜鼓兵亂,逼帝入緬。上幸異邦緬甸,因昂星與張皇后之養女瓊志素為交好,得以奉上隨行。 蓋緬人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因亂來朝請救,朝廷卻之;是年遂與緬絕。出此,蓋以示前代未嘗受恩也。時亡國出奔,情境體貌,大有非臣子所忍言者矣。 菁瓊志者,淮陽伶人也,名號懷玉,時桂王以寇亂徙梧州而相識,其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七月,緬人遣使請你吃咒水,沐天波答曰:“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地方。昔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擁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昂星聞之,私謂瓊志曰,昔沐天公護國體而受辱,今又辱使,鞏昌王交兵與緬,緬人素惡之,今則若去,恐不反矣。 瓊志曰,“妾概受君上之恩久已,若念為友人,且聽勸之,吾等寄人籬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今去亦死,不去亦死,大丈夫死則死之,有何俱哉? 昂星曰,“清風飄兮,花落難尋覓,月明星兮,鳥雀月葬花,驟雨落兮,溫酒最相知,若得生還,可否結為伉儷?” 瓊志曰,“三千世界鴉殺盡,與君共寢到天明。”遂起,拔劍自刎,香消而玉殞。 昂星痛哭曰,匈奴未滅,何以成家,閑花衰草飲劍于賬中,而不得所終,是故少年老成之,迫在眉睫,遠望天邊。 十八日,緬人又遣官至,曰:此行無他,我王子慮眾立心不善,請飲咒水,后令諸君皆得自便貿易生計耳。否則,我國安能久奉芻粟耶! 十九日,群臣于咒水盟誓,忽而陰風四起,狂風大作,緬人兵變,弓弩在左,排槍列右,群臣奪械而抗之,時沐天波知變生肘腋,奪刀而奮起反抗,殺緬兵九人,戰死,死亦倍慘,隨行之臣,俱為所殺,又有周、盧、沈、楊諸內監,皆同時畢命焉,昂星身中數箭,落于緬水河中,生死未仆。 緬兵即勝,遂蜂擁突永歷宮中搜掠財物女子。上大驚,決同中宮自縊,侍衛總兵鄧凱規勸曰:“太后年老,飄落異域,皇上失社稷已不忠,今棄太后又不孝,何以見高天子于地下?”帝才作罷。 二十八日,昂星與于湖泊扁舟中而醒,于隱世中聽得歌聲,歌曰,一葉知秋而投湖,孤舟難冥,奈何可落也? 春風依舊 ,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傍晚。 歌罷,昂星于倉外遇一青衣女子,伶人身著清色宮衣,寬大領口,廣袖飄飄,頭綰簡雅倭墮髻,青絲垂肩,玉簪斜插,玉帶繞臂,暗香縈際,女子道,“妾候君多時矣,”昂星大驚曰,“原來懷玉尚在,先前為夢爾。”瓊志莞爾,“君非南柯一夢也,妾已身在冥界,只因冥府燕王念其貞義,特封擺渡之人,掌陰差之職,是渡人過黃泉去罷了。” 昂星嘆曰,“也罷,吾生不逢時,生前為人事所困,死后亦要順受,只是今若隨姑娘去之,究竟何往?” 瓊志笑曰,“不出三日,便可心過奈何之橋,橋上有一老婦,名曰孟婆,過往之客皆要品餐吃茶,公子萬不可特立獨行,茶品有三,一曰忘世之茶,可忘卻前生,投胎轉世,二曰南餐之粥,味其鮮美,若品之,可重返還陽,三曰孟婆湯,若飲用,即進鬼道,公子前去時,便可自行安排。 未幾,二人便于湖中岸邊見一石制鬼橋,一紅衣夫人矗立岸邊,桌上茶湯三碗,昂星曰,若到此,邊和姑娘分去也,只見舟中空無一人,不由大驚。 紅衣婦人笑曰,“公子可否還記得超兒?” 昂星道,“只看面貌,便是記得,未想死后還能與姑娘重逢,耐吾之幸甚。” 孟婆道,“吾非孟婆也,只是空不異色,萬事之形態變換也,既如此,桌上之餐品,已左為正,公子可自行斟酌。” 昂行道,“吾聞天子成仙夢,八荒六合為我尊,今其事有端倪,吾當進鬼道,以渡來生便可” 孟婆道,“公子此言差矣,今夫受之指點,便可遠渡迷離情況,他生修道而長壽也。” 話語未出,昂星已品鬼道之湯,身入冥府,形消隕落,而后不知所終。 夫子曰,“論古之人,欲應時之時曲,夫矣有帝王之志,卻無將相之量也,有恒星之光,卻無長河之運也,哀哉,古之正人者,蹈常而襲襲故,今則道貌岸然,而落悠依然,豈不痛哀乎?先天下之憂而憂者,以著曠世之偉業也,此為立世之道矣。”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