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滄海桑田的滄海是指哪個海(桑田的意思解釋及由來)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1/1 ![]() |
|||||
滄海桑田的滄海是指哪個海(滄海桑田的意思解釋及由來)(中國水系,圖片來自《古詩詞遇見中國地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就像一位高明的風光片導演,把我們帶回到一千多年前的碣石山。秋日的大海邊,“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請看那海中孤島,山石嶙峋,青松蒼翠,茅草叢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再看那怒海狂濤,永不休止地拍打海岸,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碧空滄海,一片蔚藍,海天一色,白云蒼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大海茫茫無際,太陽與月亮仿佛從海中落星辰與銀河好像以大海為故鄉。這是多么雄奇壯闊的大海啊!它無邊的氣勢竟使日、月、星、 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這種宏偉壯麗的藝術境界,正體現出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胸襟氣度。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碣石在什么地方?滄海又是哪一片海? 碣石位于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境內,曾是一處濱海石山。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二 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巡游全國,曾經來到碣石,并且在此立碑刻石。“秦皇島”這個地名,就是因此而來。本詩中的“滄海”指渤海。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位于中國北方,在今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之間。 傳說,東海之中有三座仙山,分別叫作蓬萊、方丈和瀛洲。所以李白說:“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求訪仙人并不容易,要經歷千辛萬苦。“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大海茫茫,白浪滔天,險惡異常。不僅如此,還有“長鯨噴涌不可涉”。海中有很多大到無法想象、模樣無法描述的“異形”和“海怪”:烏賊、章魚、鯨魚、鯊魚……你看那大鯨魚,噴出的氣浪足以掀翻一條大船! 蓬壺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島。 那么,在真實的世界中, 我國共有 11000 多個海島。從北向南,主要的海島有:長山群島,位于遼東半島東側的黃海海域;廟島群島,位于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扼守渤海海峽;崇明島,中國第三大島,位于長江入海口,由長江攜帶泥沙沖積而成;舟山群島,在浙江省東部,位于東海海域;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位于東海海域;臺灣島,中國第一大島,西面是臺灣海峽,東面是太平洋;香港島等珠江口島嶼,位于珠江入海口;海南島,中國第二大島,位于南海海域;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諸島,位于南海海域。 《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二人均有詩作。東臨大海,白居易看到了什么?“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茫茫大海,果然是無窮無盡的浪,無邊無際的沙。大浪淘沙,在江河如此,在大海更是如此。“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源自一個神話故事:東晉煉丹家葛洪所著《神仙傳》中記載,有一位看似十八九歲的姑娘麻姑,自稱“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原來麻姑是一位老壽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茫茫大海,它在空間尺度上是無比廣大的,大到無邊無際;滄海桑田,它在時間尺度上是無比漫長的,長到難以想象。滄海桑田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包含著古代中國人樸素的地理認知。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這首詩中的東海,就是今天的東海嗎? 不盡然。在古代,東海泛指中國東部的大海。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東海的具體指稱對象也不同。先秦古籍中的東海,相當于今天的黃海。秦漢以后,包括唐宋等時期,人們長期把今天的黃海、東海統稱為東海。白居易是唐朝人,當時的“東海”,應該是涵蓋了今天的黃海與東海。明代以后,人們把這一海域的北部稱黃海,南部仍稱東海,即與現今相同。我們今天所稱的東海,是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位于黃海、南海之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幾句詩,既講述當時國家危亡的歷史背景,也包含了個人的身世際遇。文天祥本是一介書生,但是在山河風雨飄搖之時,身為朝廷重臣,他挺身而出領導抗元斗爭。論軍事實力,宋廷顯然處于劣勢。文天祥和戰友們轉戰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惶恐灘頭說惶恐”,惶恐灘是江西贛江上游的一處險灘,船經此處人人惶恐。公元 1277 年,文天祥在這里打了敗仗,在五坡嶺戰敗被俘。五坡嶺在今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境內,屬于粵東地區。他的身后,是退無可退的大海。文天祥被囚禁在船上,沿今天的廣東省海岸行進,經過珠江口,也就是零丁洋。 “零丁洋里嘆零丁”他嘆的不是自己的命運,而是大宋的渺茫未來。厓山一戰,宋軍大敗,南宋君臣、軍民十多萬人全部投海。文天祥則被送往元大都(今北京) 囚禁,在獄中寫下《正氣歌》。元世祖忽必烈很欣賞他,許以高官厚祿,但是文天祥始終不為所動,于 1283 年慷慨就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舍生取義,獲得了他向往的永生。 和文天祥有什么關系嗎? 惶恐灘,在今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 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此戰之后,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零丁洋,又寫作“伶仃洋”,古地名,即現廣東省珠江口外洋面。1278 年底,文天祥率宋軍在五坡嶺(今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境內)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曾經過零丁洋。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