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環境的唯美詩句(描寫生態環境的優美古詩詞)在知乎看到一個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有哪些描寫環境很美很有意境的古詩句。
我猜,這應該是為了讓自己寫網文或者小說,描寫環境時可以顯得很有品味。
潮水愈近愈快,震撼激射,吞天沃月,一座巨大的水墻直向海塘壓來。
月影銀濤,光搖噴雪,云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
看到這處描寫,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很多詩詞名句,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化用古詩句,都會使景物描寫更有質感。具體說,至少有兩個好處。
凝練的反面,是啰嗦,是冗余。
從我們今天看,誰的時間都挺寶貴。一句話能說清楚的,絕不用兩句線個字可以描述的,絕不用5個字。
這就是對讀者的尊重。我想,寫文章要提升用戶體驗感,簡練應該是不可或缺的。
這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可是如果你寫成:
客人站起身,推開門,走了出去。
意思并沒有變得更好。這時,那些可有可無的字就應該省掉。
描寫景物也是一樣道理。
月亮升上來,掛在柳梢頭。用詩句表達就是:
古詩詞,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形象的。
還有百分之十一不夠形象,是那些晦澀難懂的哲理詩。
為什么古詩詞絕大多數都是形象的。
說來話長,得從《詩經》說起。但我們可以長話短說。
《詩經》為后人樹立了一個極好的榜樣,表情達意喜歡用比興手法。什么意思?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說“關關”鳴叫的鳥兒,再說男女愛情。把抽象的情感用形象的水鳥來作比,讓人有一種“可見”的聯想和想象。
這就是形象。這個傳統一直保留下來,后人稱之為比興思維。
原來,引用或者化用古詩詞益處明顯,那趕緊上菜吧!
今天,分享我從《宋詞選》(胡云翼)摘錄出來的10句寫景佳句:
01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明明是“漁市”,抒情主人公卻說是“孤煙”。
我的理解,內心孤獨,所以選擇性“看到”。
什么意思?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有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眼里只有孟浩然,所以其他人乘坐的船仿佛都不是船。茫茫長江之上,千帆競發,李白卻好像只看見孟浩然那一只“孤帆”。
同理,水村漁市,或許生火作炊的不少,詩人眼里卻只見到“一縷孤煙”,正是因為自個兒心里孤獨吧。
02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
這樣的畫面,今天很少能見。
需要環境,更要有心境。
蘆花中,傳來依稀可辨的笛聲;而后,一群白鳥忽地竄入空中。對著這樣的景致,你會覺得此生常居此地,夫復何求!
說歲月靜好都是多余的。用心去聆聽自然,就夠了。
03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州人未歸。
沒舍得把后面兩句省掉。
每次讀這首詞,都會想到“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古人的離情別緒,咱們千萬不要拿來當作“矯情”看。
原因很簡單,生離死別——不是現在,交通和通訊如此發達。水波、楊柳、芳草、杏花,這些景物都會成為抒情主人公觸景傷情的東西。
江南春盡離腸斷,春天就要沒了,言外之意是最美好的時光過去,可是“離腸斷”,人依然沒有相聚。
浮萍鋪滿汀州了,思念的人還沒有歸來。
04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有人說詞是“小詞”。言外之意,詩才是上得了臺面的正統。但是,由于不少詩人的努力,詞越來越有大氣象。
山映斜陽天接水,這一句氣象就夠大,雖然后面的情感比較小我。芳草好像太無情了,一直延伸到斜陽照不到的地方,也就是說由此引起的愁情無限。
05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我常常想,這句詞特別適合拍成電影鏡頭。
層層疊疊的山峰,這就是千嶂里。長煙落日,夕陽落下,炊煙升起,筆直筆直的,除此以外好像什么都看不到。
這里是一座孤零零的遍地小城。這里只有那些戍守此地的官兵,沒有家人。
06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把小詞寫到對生命的感悟,真了不起!
無可奈何花落去,為什么說“無可奈何”?因為詩人悟到生命亦如春花,總有凋零;而燕子歸來,還是似曾相識的,這是暗示宇宙永恒。
在飄著花香的小路上獨自徘徊。美好稍縱即逝,內心感慨萬千。
07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德國啟蒙運動文學的杰出代表萊辛說過,詩歌擅長表現動態。沒錯的,這兩句詩不就這樣嗎?
天色暗了,鴛鴦成對棲于池上。天上的月亮,闖過云層,地上的花在風中舞弄著身影。
08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歷來被人稱道,尤其是“鬧”字。
曉寒輕,說的是天氣不那么冷了。與后面的“春意鬧”相呼應。鬧,花開得正盛,也許還有蜂兒蝶兒嚶嚶嗡嗡,看的人也心情大好。
一個“鬧”字,言有盡而意無窮。
09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小清新的詩句,非常有活力。
初春,所以青梅才豆子那么點大,柳葉也剛剛細如眉毛。“日長蝴蝶飛”,這樣的句子,我覺得是古代詩人最有意思的地方。
你想,“日長”這是一種整體的主觀感受——對晝夜時間變化的感受,可后面跟的是“蝴蝶飛”。中間的跨度夠大,但不讓人覺得突兀。
為啥,一個有閑情逸致的人才會同時注意到“日長”和“蝴蝶飛”這兩種東西。
10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兩句,記得念大學時,教文學理論的老師常教常講,而且板書龍飛鳳舞。當時就想,這應該是十分經典的詩句。
后來才明白,它的的確確配得上“情景交融“四個字。
不是刻意描寫花,也是不是有意寫人。
人與花,是如何巧妙綰結在一起的?
一個“問”字,把淚眼朦朧的人與不言不語的花十分精巧地關聯上了。真可謂妙語天成!
后半句“亂紅飛過秋千去”,比“不語”更勝一層,好像無情地離去,殘酷地拋棄。
人、景、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最后,別光顧著收藏,得多看多讀多品味。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老一輩作家之所以能了無痕跡化用古詩句描寫景物,是因為把那些詩詞名句咀嚼之后化為自己“血肉”了。
|